校办产业是高等学校创办或参与创办,以学校管理或学校为主管理,以科技开发、成果推广应用为主要任务,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校办产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办好校办产业对推动我国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高校走出经济困境、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富余人员再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如果不搞好校办产业,开辟财源,单靠国家财政拨款,高校的改革也就失去了意义,发展也就失去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我省的高校校办产业比起省外其他的先进院校,一般都起步较晚,但由于有关部门普遍重视,全省高校校办产业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一部分校办产业开始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和学校做出了贡献,但也有某些校办产业效益低下,甚至亏损、倒闭,还有的校办产业自身效益不错,但与学校关系疏远,借高校一些优惠政策为自己谋利益,对学校没有多大好处,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学校校办产业的管理不善。 一、校办产业的渊源 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的兴起,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和冲击着高校的改革,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又需要高校科学技术的参与,这就为高校以科技为依托的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观原因,就是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校对经费的需要,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发展。为此,开展多渠道创收,增加财源,缓解经费不足的矛盾,便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由此,校办产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二、校办产业的种类 对校办产业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仅就对校办产业按其创办的目的和对学校的作用不同分为: 1.盈利型。即以创造利润为目的,如果该类产业不能为学校创造利润,就没有必要办这类校办产业。建立“盈利型”校办产业是高校最有积极性的活动之一,学校希望所有校办产业都能成为盈利性产业,但鉴于学校自身的任务及特点,多数学校显得力不从心,也许从发展的观点看,高等学校不应花很大力气长期从事并非自己专长也并非自己主要任务的工作,发展“盈利型”的校办产业只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高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有根本改善的,因此发展校办产业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手段之一,各校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重点办好有自己优势、在当地又有市场的“盈利型”校办产业,为学校筹措资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试验型。即作为教学、科研的试验基地,只要该类产业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做出贡献,这类产业就有存在的必要。由于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以理论为主,其正确性必须用实践来检验,“试验型”校办产业就是最好的检验办法。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试验型”校办产业的试制、试验,得到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实用化科研成果。这种类型的校办产业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密不可分,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应重点发展的校办产业。 3.“就业型”。即为解决学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而创办的校办产业。由于在一定时期内我国还存在着“社会办学校,学校办社会”的情况,而学校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大量富余人员,目前,这部分富余人员社会无法解决,只能靠学校内部自身消化吸收。因此,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建立完善之前,“就业型”校办产业的存在就成为消化吸收富余人员的手段之一。 三、校办产业存在的问题 校办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对社会对学校无疑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加以正确引导和管理。 1.注册资产不实。当前许多院校的校办产业资金不到位,注册资金与实有资金相差悬殊。个别校办产业没有自有资金,只能依靠少量的借款来维持经营。由于注册资金的严重不足,不仅导致了国有资产的虚增,也使这些校办产业在开办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2.产权关系不清。由于一些校办产业缺少自有资金,为了登记注册,通过担保抵押等多种形式将学校的资金划在产业名下,长期无偿地占有或使用。有的校办产业将这部分资产作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造成国家资产的严重流失。 3.人员素质较差。高校的校办产业,本应是以科技为依托,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这就要求有一定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人来参与管理,并要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适应市场的发展。然而,从当前的校办产业来看,从业人员大部分是能力较差的待分配人员,缺乏技术专长和必要的管理能力,在校办产业的管理中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甚至给新生产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4.管理体制不顺。同属一个学校的校办产业,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有的产业归学校直接管理,有的归属后勤管理,有的归属各系(部)管理,这样势必造成各校办产业在报批、登记、生产经营、收益分配及内部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各行其是。由于“政”出多头,学校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这些产业也难以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5.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由于资金、人员和机构的不健全,因而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低。一部分是各产业临时聘用的无证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原主办单位的行政人员兼任,从未从事过财会工作,更谈不上正规的学习和培训。这直接影响了校办产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不能为产业领导和学校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不便于对产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