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在国外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则处于培育和初步发展阶段。近三年来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有新的进展,并渐成研究热点,其研究内容可以从六个方面撮要综述如下。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 1.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 文化产业概念由英文词语Culture Industry翻译而来(也可译为“文化工业”)①,或认为文化产业概念可由日本“新文化产业”话语借用而来。所谓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其外延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涵盖了文化财产、文化设备和传媒载体三个方面②。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就行业范围而言,文化产业大致包括文化艺术业(主要有演出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文艺培训业、艺术品经营业)、出版发行业和广播影视音像业。 文化的产业化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消费需要所决定的,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开放化的必然要求。在文化日益走向世界一体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超级利润产业。英国的艺术业规模已达170亿美元,相当于本国汽车工业。 日本的娱乐业经营收入超过本国汽车工业产值。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天航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如图书出版发行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把文化生产划入社会产业范畴,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重大改革,也是文化体制一系列改革的起点。其变革意义在于,一是应用现代化的专业生产结构和机制,使现有的文化生产力得到解放,并与现代化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相结合。二是使文化艺术生产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文化的产业化要求我们做到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要改变那种把文化视为上层建筑担当意识形态功能和只在精神领域发生作用的传统观念,重视产业文化的多维功能和文化形态的物化——灵化的一体化,增强文化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产业意识。确立文化产业的观念,要求我们认识到,文化作为一种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大。 2.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从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来看,文化产业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产业体系和生产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西方文化工业把文化完全推向市场, 从生产到交换到消费都是把文化当作商品,这就是文化工业的本质特征之一。文化工业不是按照文化艺术的内在规律来进行生产,而是按照一般商品的生产模式来进行生产。(2)西方文化工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一样,是按资本运作方式进行的,一切都必须按照资本的本性行事,而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就是说资本要求增值。西方国家把文化工业视为一个赚钱的行业。(3)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对人的统治不仅仅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也表现在精神生产领域。国家通过文化产品来实现它的统治,来塑造资本主义所需要的人或者说劳动力;而对外则输出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③。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文化产业服从资本的逻辑而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文化工业的本质是反文化。文化的商品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值”。文化产品具有多大的市场价值、票房价值是其投资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所以说文化工业是一种反文化,根据恰在于,它的产品以廉价的感官刺激为诱饵,通过迎合低级趣味,将文化消费引入歧途,达到占据并垄断文化市场的目的,使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特别是人文精神产品和严肃文艺作品遭到排挤,其生存基础逐渐被摧毁。文化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将文化全面彻底地商业化、市场化和消费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文化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④。 作为以工业生产方式制造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产业势必导致文化被资本所控制,势必导致将文化、艺术“物化”为大量流通的商品,势必导致文化成为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最终从本质上和机制上破坏和消解艺术的独创性、一次性、个性和高雅审美性。文化工业产生的必然性与它的反文化本质是同时存在的,这是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逻辑⑤。 对于文化“产品的批量化、格式化、标准化”与文化的本质相敌对;文艺本质是“个性的、一次性的、独一无二的存在”;“文化工业的要害是反文化性质”的这种说法,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种说法从根本上混淆了艺术文本“原件”与“复印件”的关系。文学艺术的个性、独创性是通过文本“原件”来体现,文艺家在“原件”中所表现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不因采用复制艺术而有丝毫增减。作为批量化、格式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其功能表现为复制速度、质量成本问题。复制技术并不能直接更不能从根本上取消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把艺术品的“非艺术化”归结为科技手段的运用,显然有失偏狭,这实际上是从老庄到法兰克福学派反工具理性思潮的表现⑥。这种异议只见生产手段而不见资本性质和生产目的。西方文化工业的批量化、格式化、标准化的生产手段服从于资本增值逻辑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目的。而现今我国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不是也透露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偏向吗?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一样,本身虽是一种手段,但又与社会制度和生产目的紧密相联。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必须把文化产业纳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作为一种必要手段加以思考和运作。一方面要认识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要辨别,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积极、消极意义,通过这种生产方式生产的文化产品的正面、负面作用。我国文化产业在性质特点上强调要有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繁荣文化的本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