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考着现今时代和过去时代的空虚和苦痛,思考着白天的谈话和晚间的活动,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涉及存在之最终规律的问题。我想从这位哲人那里得到回答。在人们沉默下来的时候,我竭力搜索枯肠寻求最佳措词,后来我用下面这样一个大问题打断了这位革命家和科学家的沉默: “什么是存在?” 他眼望着我们面前的咆哮的大海和岸上喧闹的人群,一瞬间好象陷入了沉思。对我问的“什么是存在?”这个问题他严肃而郑重地回答说: “斗争!” 开始我以为我听到的是绝望之声,然而也许这就是生活的规律。 ——卡尔·马克思同《太阳报》通讯员约翰·斯温顿谈话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22页) 笔者在本文中,将马克思主义解读为19—20世纪自西方流传到东方,并最终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精神实质,并关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中国化、现代化的确切蕴含。 我们这里所指谓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是以生存论问题为核心的。在本文中,笔者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的本来含义是生存论。 一 “存在”,历来是哲学的首要问题。黑格尔认为,哲学的真正开端是巴门尼德,而哲学的真正起点则是巴门尼德所提出的“存在”概念。迄今为止,哲学仍然在“存在”这一问题中兜圈子。笛卡尔:“我思想,所以我存在”;费希特:“我行动,所以我存在”;维特根斯坦:“我言说,所以我存在”;加缪:“我反抗,所以我存在”……其中,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何以在”的问题,而他自己的回答则是“此在”。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将马克思的“斗争就是存在”(“我斗争,所以我存在”)这一命题规定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的首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首先反映了原创者——马克思本人的生存境遇。一个人的生存境遇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是他的客观生存环境和遭遇;二是他对于自己生存环境和遭遇的主观态度。就马克思的出身、教养、早年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等等说,马克思是作为一位典型的平民知识分子(这里所谓知识分子不是指仅有知识的人,而是指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社会关怀的人)存在的。平民身份决定了他的现实境遇。与此同时,知识分子身份决定了他的理想观念,这又决定了他作为文化高层一员的使命意识。这一张力决定了马克思的基本性格。众所周知,马克思在他的大女儿燕妮提出的问卷中是这样填写的(史称马克思的“自白”):“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1972年版,第588页)毫无疑问,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群众来说,不是斗争,就是屈服,二者必居其一。而对于文化高层知识分子来说,则只能斗争,不能屈服,别无选择。 青年马克思正是怀抱这样一种激情—理性投身于理论批判和实际斗争中的。他“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注:同上,第1卷,1956年版, 第416页)他希望将理论批判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但是,他知道, 一旦从理论批判进入到实际斗争,就不是个别知识分子所能够承担的,就必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参加。他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 ominem],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马克思是这样根据严格的逻辑推理发现无产阶级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5、16页)殊途同归,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是在实际生活的亲身实践中发现无产阶级的。 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思想与无产阶级整个阶级的生存状况的相遇,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它既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阶级基础,又使无产阶级获得了自觉意识。从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精神首先在西方工业无产阶级中得以成立。 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难的阶级,而且,正是由于它的这一地位,它也就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存在的证明。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仅在于它唤醒了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而且在于它指明了斗争的现实途径和斗争的理想目标。 “如何斗争?”——斗争的途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的第二个基本方面。 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决定了它在斗争中,除了本身以外,没有其它任何力量可以凭借。它既没有“枪杆子”,也没有“笔杆子”;它没有财富、知识、权力、舆论等等。它只有凭借自身的联合、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数量转化为力量,依靠集体力量,与它的敌人——资产阶级以及其它社会力量作殊死搏斗。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途径。在马克思的“墓志铭”上镌刻着这样两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61)、307页)这里,第一句话表达的是“斗争”主题,而第二句话表达的则是“团结”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