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属于表意文字系统。所谓表意文字,是不直接表示文字读音,而是用特定的书写符号来表现语义。汉字“因形示义”,正是从语义着眼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殊性的一种文字,由于它的表意性,它与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它往往是对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态、古人思想发展状态的吸精抽髓式的精确描摹和记录。如“婦”,《说文》释曰:“女子已嫁曰婦,服也,从女持帚洒除也。”“女子已嫁”,则“服”于夫;“持帚洒除”,说明了古代女子深囿于家庭婚姻内部,没有权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地位状态。又如“玉”字,作为《说文》中玉部227字之首,它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原始状态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玉字溯源 玉在《说文》中形“王”(玨为“王”),释曰:“象三玉连其贯也。”殷墟甲骨文卜辞中玉作“丰(《乙》二四四)或
(《乙》二三二七)”,为了弄清“丰”是否确如《说文》所释,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另一个字:“礼”。“礼”字原文作“豊”,卜辞,今文多作“豐”,从珏,从
(即从鼓),此字为会意字,表现古人在鼓乐声中以玉来祭享天地鬼神之状。王国维在《释礼》中说:“案殷墟卜辞有豐字,其文曰‘癸未卜贞
豐(《殷虚书契后编》卷下第八页),古“
”“珏”字同,卜辞“玨”作“丰、
、”三体,则豐即豐矣。又有“
”字……此诸字皆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
,若豐。”《说文·玉部》也说“珏,二玉相合为珏”,则“王”似非“三玉连其贯”,而是指“一玉”,是一个具体器物的名称。卜辞中多有“三玉、五玉”的记载,如: “庚午贞……于帝五玉……在祖乙宗卜(《粹》一二) 癸酉贞帝五玉……其牢(《后》上二六、一五) …其鼎用三玉犬羊(《佚》七八三)” 这些记录均可证明“王”应是具体的器物。卜辞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造型必以客观存在的玉质器物形体作为根据,而与卜辞同时期出土的各种类型玉器中,唯有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出土的玉柄形器的形制与玉字字形相类似,并且玉柄形器作为礼器,也与“古人行礼以玉”相吻合。卜辞玉字作为象形文字,追根溯源,很可能就是渊源于二里头文化的玉柄形器,是一枚刻着数节的玉棒的象形,“↓则是玉棒顶端的缨饰。由此而看,祭祀中的“三玉、五玉”当指三枚、五枚玉柄形器,也就是说,玉字初文是玉柄形器的专称,只是到了周代金文当中,才发现玉字逐渐冠于其它玉质器名之上,成为这种矿物的专称。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玉的解释是:“矿物,硬玉和软玉的统称。”按照地质学界、珠宝界的现代地质学理论,玉分为硬玉、软玉,硬玉专指翡翠,软玉则指由透闪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玉,在中国主要指新疆玉;同时,地质学界将硬玉、软玉统称为真玉,而不属于这两类的玉石则称为假玉。中国传统的玉的概念包含的范围则很广,《说文》“玉,石之美者”,《辞海·玉部》“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不单包括新疆玉、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等,也包括玛瑙、绿松石、翡翠、水晶、琉璃、琥珀等等。《说文》内收玉部字227个,涉及玉制礼器、玉饰物,玉的别称,玉的声音,玉的光泽,玉的色彩,玉的雕琢等各个方面,其中还有“珉、珷、玞、珏、環、璁、
、玏、瑀”等一部分“石之似玉者”。下边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玉器,以便读者阅读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