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动能显然是与民族个体成员的素质和动能有关的,但更与该民族的凝聚力密切相连。稳固的、高强度的民族凝聚力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为现代化提供强劲的动力,促进现代化过程的有序进行。因此,巩固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必然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下,笔者就民族凝聚力与传统文化问题作些探讨。 一 凝聚力指的是组织内各要素的协调性和整合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一致程度的特性,具体表现为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成员集中于群体之中的一种强烈情感,是使群体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并阻止分裂的一种强大力量。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而民族又不同于一般的群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选集》上卷第64页)民族凝聚力外在地表现为民族成员共同一致的合作行为。这种合作行为的实现要求民族成员必须在目标、利益和关系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共同的目标避免了成员在行为上的分歧,一致的利益减少了人们的直接冲突和对立,而协调的社会关系必然增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力和融合力。而这种外在合作行为的背后是行为主体共同的思想意识。因为,目标的确立、利益的调整和关系的处理都是与民族成员头脑中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的。因此,民族的聚合主要靠共同体中人们思想、心理上的认同。也就是说,靠的是一种文化认同。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历史发展着的动态系统。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演进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民族凝聚力的表现状态和内在内容都存在一定差异。古代的民族凝聚力一般具有“自在”的特点,其凝聚的内核处于感性和自发阶段,而近代、现代的民族凝聚力则往往具有“自为”的特点和自觉的倾向。例如,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古代的生成就与当时华夏族的形成过程连在一起。华夏族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融合、凝聚、各氏族部落兼并、扩张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自发形成了原始的民族认同心理和民族归属感。在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各民族同命运共患难,对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有了共同的认识,民族自觉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往的频繁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族人民的价值观、伦理观和思维方式的重构趋势都昭示着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内涵。这就说明,特定的民族凝聚力总是同该民族某个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性质相联系。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综合文化特质,不但决定了该民族成员之间的结合力,而且也决定了他们之间形成凝聚力的特点。 尽管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不同民族的凝聚力又各具特点,但它作为一个系统又有着大体相同的内在结构,一般说来,民族凝聚力有三个层面。其最基本的层面是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民族习俗,它是由特定的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和民族的共同经历等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二个层面是民族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民族自我意识对维护民族利益有着重要意义,而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族思维方式,决定着民族聚合的特点和形式。民族凝聚力最深入的层次是民族精神,它是指各民族历史地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奉行的思想、观点和原则,主要包括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和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对本民族发展起着激励鼓舞作用,是民族凝聚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正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而现代化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整体变迁过程,具有长期性的艰巨性。现代化进程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首先,民族凝聚力能为现代化的推进提供动力支撑。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各民族、各利益集团、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努力。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或大体一致的,也就是说应该是全民族的一种合作行为,而这就需要很强的民族凝聚力。较强的民族凝聚力可以协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使各利益集团和各阶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和接受社会目标。由于这种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就有可能消除社会机体内的某些离散因素。这样,一方面社会机体内原有的动能就不会因为内耗和相互间的磨损而消融,而是集中在一个方向,从而实现合力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规范的认同及协调的关系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就有可能使社会机体内的潜在的动能得到激发而转化为现实的动能,实现动能的放大。其次,民族凝聚力能增强炎黄子孙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提供思想保障。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开放,人们看到了世界中的中国,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社会上就出现了过分看重别的国家和别的民族,而过分看轻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民族的现象,出现了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现象,使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伤。事实上,就世界范围的文明发展而言,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一样,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问题上的民族虚无和民族自卑是缺乏理由和极为有害的,而强化民族凝聚力可以克服这种弊端,重塑民族的自信和自尊。第三,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整合。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没有稳定,社会形态就难以保持其质的规定性,就会出现混乱和无序。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不够完善的方面和环节的影响,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离散和不稳定现象。强化民族凝聚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消除社会成员间的磨擦、矛盾和隔阂,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使社会机体的整合性得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