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14,1;G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24(1999)01-0001-05 在人类跨世纪之际,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初露,世界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经济文化化”(如品牌策划、公关战略、经济文化节)或“文化经济化”(如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等)的现象屡见不鲜,形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形态、新综合体,并生发出一种社会作用力或社会综合力。诸如信息文化、知识产权、名牌战略、形象设计、服装文化节、旅游经济等,都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典型表现。与此同时,一门哲学、经济学、文化学等交叉的新学科——经济文化学也就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北京、金华等地成立了有关经济文化的研究与出版编辑机构,创办了刊物,出版了有关专著及丛书、辞典。关注并参与这方面研究的不仅有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学者,也有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如于光远、厉以宁、贾春峰、胡平等。于光远教授就认为:“经济文化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大有可为的”。(注:参见周浩然主编:《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9页。)基本概念是一门理论的基本细胞与逻辑出发点。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文化”与“经济文化力”这两个新生事物,并成为经济文化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以往学术界对它们关注与探讨并不多,有的甚至未涉及。下面拟对“经济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经济文化力”的内涵及构成作一粗浅探讨,就正于学界。 一、经济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何谓“经济文化”?学术界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文化是指经济与文化的总和,这是从机械整体论角度提出的广义的经济文化概念。按照这种理解,整个社会及其所有现象都归属于经济文化,这显然过于宽泛。有的人认为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态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注:参见周浩然主编:《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76页。)有的学者则认为它是指“经济文化化”,即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或反映经济的文化。这两种看法都是从文化论或以文化为重心的立场提出的狭义的经济文化概念。总的来说,三者都是基于传统的经济与文化二分观念所作的理解。固然,经济与文化二者是“同中有异”,可作相对区分的;但同时二者又是“异中有同”的,具有内在同一性的一面。有的学者认为,“经济与文化的一致就在于真正的经济(劳动时间的节约),等于发展生产力。”即就都是有利于人本身的发展、以人为目的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说,是一致的”,“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注:参见刘奔:《历史地把握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哲学研究》1997年第5期。)换言之, 经济与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趋同性与内在本质的一致性。这种看法应当说是有根据的,是与本文思路基本上一致的。 作为一种综合性事物,简单的经济文化形态也存在于古代、近代社会中。如河姆渡稻作文化、青瓷文化、商帮文化等,就是古代、近代经济文化的表现形态。但它在今天表现得更为显著。今天的经济文化形态是对传统、独立的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的综合与扬弃,是更高一级的社会产物;它不是经济与文化的机械混合体,不是装在同一个袋子中的土豆与红薯,而是由二者有机构成的系统整体, 从而形成了1+1〉2的系统新功能。因而应从系统整体观的角度来观察、研究经济文化形态。所谓经济文化,指的是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及交融渗透、协同耦合,由于“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双向互动而产生的具有新质的社会系统综合体。如一种价值亿元的著名品牌,一种电脑软件,一座高科幻游乐园,以及城市形象工程、绿色文化工程、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等,均属于这类综合体。它不但包括经济中的文化含量,也包括文化中的经济因素;既需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更需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既包括过程,更包括结果;既标志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也标示一种崭新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面临跨世纪,人类应由经济与文化两分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向经济文化一体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转轨,从而建构崭新的世界图景。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潮流中应运而生的经济文化形态这一新社会事物,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对象性。经济文化形态同样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人化与物化的有机统一,是主体能动创造活动的新结晶。它同时成为科学研究与认识的新对象、新客体。 时代性。经济文化形态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形态又具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当代经济文化形态则具有高科技、高知识、高信息的特点。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交叉同构性。经济文化形态是经济与文化交叉、互动、耦合、同构的结果,它不是单一性的社会事物,而是复合性、综合性的社会事物。因而它是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杂交”性事物。 二重性。经济文化形态内涵经济子系统与文化子系统,包含经济因子与文化因子,因而它同时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特征。 系统新质性。经济文化形态又是对经济与文化的“扬弃”(辩证否定)及综合再创造,是经济与文化的系统整体化。“杂交”出优势,产生新品质。“整体功能大于孤立部分功能之总和”,这种系统整体的“非加和性”使经济文化形态产生了新的系统质,产生了新的社会综合力,构成了新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