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典戏剧 我国戏剧最先介绍到欧洲的是《赵氏孤儿》,由马若瑟神父于1731年节译成法文,1735年发表。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又以它为素材,改编成《中国孤儿》,变成一部颂扬中国道德、颂扬儒家文化、古代文明的剧作,更引起了西方人的兴味。它反过来又推动了西方“中国热”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孤儿》自1755年在巴黎公演之后,就传播开来,先后转译成英、德、俄等文字。此后,中国戏曲译成外文的范围逐渐扩大,19世纪有法译本的《灰阑记》(1832)、《西厢记》(1872)、《琵琶记》(1841)等相继出版。1938年由法国巴黎译出的《中国戏剧选》包括有《梅香》、《合汗衫》、《货郎担》、《窦娥冤》四个剧目。 本世纪以来,尤其从50年代起,国外对中国戏曲的介绍又有所扩大,以《西厢记》为例,目前已有英、法、德、意、拉丁、俄、日、朝、越等文种的译本。在日本,至1978年统计, 《西厢记》译成日文竟有8 种版本,而《元曲选》的日译本也有6种版本。 俄苏的翻译元曲要比西欧晚得多,但50年代以来却有迅速的进展。这起始于1958年为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文化名人的决议:纪念关汉卿创作七百周年,在莫斯科出版《关汉卿——伟大的中国剧作家》一书,收入费德林、艾德林、索罗金等汉学家的论文及《窦娥冤》、《救风尘》的译文(均节译)。不久之后,60年代又出版两本古典戏剧的俄译本,一本是孟列夫译的《西厢记》(1960),另一本是彼得罗夫编选、多人合译的《元曲》(1966)。这是苏联汉学界的大事,很有影响。研究元曲的唯一专著是索罗金(生于1927年)的《13、14世纪中国古典戏曲:起源、结构、形象、情节》(1979)。(注:参阅李明滨:《中国文学在俄苏》,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第163-165、169-173页。) 四、古典小说 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的中国小说,尤其是与说唱文学有密切关系的章回体古典小说,往往很受欧洲人的欢迎。这一方面是这类小说系以城市为“摇篮”。其兴起和发展,直接与城市的产生,市民对文化的需求有关,反过来又促进城市和市民文化的发展。因而它便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城市文化乃至中国文明的窗口。另一方面是欧洲人的民间文化观念比较发达,他们认为直接从一国的民间文学创作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该国风情、道德规范、伦理观念、文化心理等等,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就认为《红楼梦》、《金瓶梅》这类长篇小说“能使我们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因此,几个世纪以来翻译中国小说,特别是与俗文学有关的章回小说持续不断,经久不衰。 (一)在欧美 1.法国是最早译介中国小说的国家,至本世纪翻译之风日盛,70—80年代形成高潮。1925年莫朗重译《好逑传》。1957年出版路易·阿韦诺莱译《西游记》,195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编出“东方知识丛书”,由巴黎著名的加利玛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罗歇·卡约和东方学家艾田浦负责组织,该丛书陆续推出中国古典小说的法译本:《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儒林外史》、《唐人传奇》、《聊斋》等。成为一股翻译中国古典小说热。1969年出版吴德明等编译的《聊斋选译》(选入26篇),1970年雷威安编译的《中国白话小说》从凌蒙初的初刻和二刻拍案惊奇中选出12篇。从70年代起翻译出版的还有《儒林外史》、《卖油郎独占花魁》、《水浒》全本、《九命奇冤》、《红楼梦》全本、《孽海花》、《老残游记》、《金瓶梅词话全木》、《明代短篇小说选》和《镜花缘》等。至于《三国志演义》,早在60年代就译出了片断,如今正由汉学家里科·路易与王家煜合译。 2.在英国。《红楼梦》的英译本在1973年以前曾流行多种,均为节译。1973年大卫·霍克思翻译的80回《红楼梦》由企鹅出版社出版,书前有译者长篇序言对它作了全面的译介。这是该书首次的英文全译本。 3.在德国。20世纪以来译成德文的中国古典小说已有《金瓶梅》、《聊斋志异》(节选)、《今古奇观》、《三国演义》、《儿女英雄传》、《肉蒲团》、《红楼梦》和剧本《西厢记》。均由汉学家弗茨·库恩翻译。其中有的是全译本,有的系节译,如《红楼梦》。 4.在美国,流传的《红楼梦》英译本已有多种。一是霍克思的全译本,一是王际真的节译本。此外,还有一种是麦克休姐妹据库恩德文节译本转译的(1957年,纽约)。70年代还流传一种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杨宪益、戴乃选合译的英文全本(1978)。 5.在西班牙,最近出版了《红楼梦》的西文本。系全译本,由格拉纳达大学约请何塞·安乐尼奥·加西亚·桑切斯和北京大学赵振江教授合作,依据中国外文局提供的译文做校订,历时一年多才定稿,于1988年和1989年陆续出版。 据统计,《红楼梦》迄今有英、德、法、意、俄、日、捷、匈、罗、希腊文等十几种文字的译本。 6.捷克是个重视译介中国文学的国家。曾出现过闻名世界的汉学家普实克。另一位汉学家克拉尔也以翻译中国古典文学著称。普实克的翻译有《老残游记》(1946)、《聊斋志异选》(1955,书名标为《命运之大道的故事》)、《浮生六记》(1956)等。还与克拉尔合译《儒林外史》(1964)。 克拉尔系普实克的学生, 早期译过《暴风骤雨》(1958),后多次到北京大学进修,从1968年开始译《红楼梦》,几经周折,至1986和1988年才分为三册出版捷文本。此外,他还译过《文心雕龙》(1968)、《古代中国道德经》(1971)、《六祖坛经》(1989)等书。翻译《水浒传》(1964)的则是巴拉特和拉波什。正是由于有几代汉学家的努力,终于使捷克成为东欧诸国中汉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