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变革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嬗变与重构。本文拟对20年来的中国文化发展作一反思性的回顾,并对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一、20年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 1978年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中国社会跨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换引起了社会深刻的全面转型。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既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改进了对文化事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领导新时期文化工作的实践中,及时地调整和发展了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明确提出在不违反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不仅文化艺术的不同形式、风格可以自由竞争和争鸣,而且文化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也要百花齐放;制定了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许多具体政策和规定;提出了文化产品的生产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方针;提出了适应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等等。这些调整和发展为整个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首先,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指引下,文化领域呈现了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局面。一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时代主旋律的主流文化的发展。1978年以来主流文化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原则,进行了拔乱反正、正本清源工作,从而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主流文化在审美趣味和操作规律上也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大众文化发生了互渗,其集中表现便是主流文化作品更加趋于平民化、大众化。主流文化的嬗变显然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背景的巨变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工作大局是改革、发展、稳定,文化发展必须与这一大局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活动包括主流文化也日益面向市场,即使主旋律文化艺术品也不能全靠国家拨款,国家只能养活主旋律中的主旋律;大众传媒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种程度,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大众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文化终结了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后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即使与政治关系密切的主流文化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因之能按照文化艺术自身的规律发展。二是人文文化的发展。人文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知识分子所创造、传播的文化,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世界观、信仰、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历史记忆等构成的人文生态。在80年代,人文知识分子服膺于党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启蒙和理性的大旗,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持续近十年的“文化热”。尽管“文化热”有种种不足之处,但它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变革在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局面的必然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支持了改革开放,促进了全社会文化观念的更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更深刻而全面的转型、市场经济进一步发育并因之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人文知识分子承继其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把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后现代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等话题作为关注对象。人文文化对由市场扩张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其对人性的正负面作用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解决由体制转换、社会转型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大众文化的兴起。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一种全新的消息性的大众文化,从流行音乐、卡拉OK、迪斯科到通俗文学、亚文学、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情节雷同制作模式化的港台电视剧,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急速地占据了大众文化生活的空间。它不但直接作用于大众的思想性格及其文化创造,同时也给整个中国社 会带来了变革。尽管大众文化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正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势头无疑与以下几大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一方面,70年代末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大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提供了必要的渠道,现代工业的发展为大众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重要的还在于,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为大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必要的载体。由于电子媒介使文化通过声音和形象得了传播,从而清除了书面文化的文学符号对大众的限制,这种特性使它具有真正的民主性和平等性,成为大众文化唯一可以利用的形式。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的大众传播网络的形成是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其次,文化艺术工作队伍得到壮大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阶段。许多老一代作家、理论家以其丰富经验在新时期文化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批中年文化工作者在创作上和理论上逐渐走向成熟,以其创作和理论的实力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越来越多的来自基层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理论家走上文坛,成为发展文化事业的生力军。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艺术的表现力上,都有显著的进步。文化理论、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各个方面,都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与之同时,一个遍及全国城乡并具有时代特色的群众文化网络已初步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与专业文化工作相并列的文化事业的半边天。 再次,完善了文化管理手段,搞活了文化运行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家以集中化、行政化、政治化的手段管理文化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除继续坚持对文化事业的行政管理和舆论监督管理之外,还逐步扩大使用了经济和法律手段。国家放宽了对文化发展的管理,使文化行政部门从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并培育和引导文化市场,改革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使这些单位在人财物、奖金分配、经营管理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文化发展的活力。 复次,对外文化交流有了新的拓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派出了大批文化工作者出国考察、访问、演出,广泛邀请世界各国文艺家、学者和文化团体来华访问;我国在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和学术著作到国内与翻译、介绍我国作品和学术著作到国外,以及举办各种性质的国际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创下了历史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