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经》和《四书》在中国的文学史、经学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研究《诗经》和《四书》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在此不准备讨论《诗经》和《四书》的研究历史,而着重阐述《四书》对《诗经》的引用情况及其作用。《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辑录其言行片断而成,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国两千多年统治思想的根源之一。孟子自作的《孟子》着重强调重义轻利的思想,是对孔子仁义道德和天命思想的继承。他还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宣扬以民本主义的爱民思想为核心的王道主义。《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的程颐、程颢把它们单列为儒家经典。《大学》的内容正如该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思想的三个纲领。它还相应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实践方法作为条目。《中庸》主要讲伦理哲学,比较高玄微妙,所提出的伦理哲学范畴主要是“中庸”和“诚”,从天人关系上阐扬了它们的重要性,并以“中庸”和“诚”为纲,统率其它宗法人伦道德,从哲学高度论述了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可见,《四书》的内容小则是涵养德性的修身方法,大则是国家的政治理想,天下万物的运作规律。其内容既多样,又相互贯通,所宣扬的精神和儒家阐释《诗经》“思无邪”、“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在根本上则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便是本文立论的基础。 儒家阐释的“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最初是就《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发挥其社会效能而提出来的,是从孔子思想中提炼或推导出来的一种文学主张。如《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的概念由此提出。《论语·为政》取于《诗·鲁颂·駉》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用来借指《诗经》思想内容的完全纯正,即完全符合孔子本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是孔子论诗的一个重要而又带有纲领性的意见。又《论语·八佾》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阳货》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就是说《关雎》抒发哀乐之情却不失“中和”之“正”,“二南”表现的“夫妇之道”足以体现人伦关系之“正”,这些都是“思无邪”的具体申释和证明。诗教本来是文学领域中的事情,但自从战国后期《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以来,其包含的“诗教”亦与《书》、《易》、《礼》、《乐》、《春秋》等其它五部儒家经典之教同时提出,合称为“六经之教”。由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始终占有统治地位,诗教的影响,便远远越出文学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 二 《四书》引用《诗经》共有七十三篇,七十一篇是现存的,二篇是逸诗。其中《论语》八篇(逸诗一篇)(注:《论语》引《诗经》的篇名:《卫风,淇奥》(《学而》)、《邶风·匏有苦叶》(《宪问》)、《邶风·雄雉》(《子罕》)、《卫风·硕人》(《八佾》)、《小雅·小旻》(《泰伯》)、《大雅·抑》(《先进》)、《周颂·雍》(《八佾》)、《鲁颂·駉》(《为政》)、逸诗(《子罕》)。)《孟子》三十五篇(逸诗一篇)(注:《孟子》引《诗经》的篇名:《邶风·柏舟》(《尽心下》)、《邶风·凯风》(《告子下》)、《齐风·南山》(《万章上》)、《魏风·伐檀》(《尽心上》)、《豳风·七月》(《滕文公上》)、《豳风·鸱鸮》(《公孙丑上》)、《小雅·车攻》(《滕文公下》)、《小雅·正月》(《梁惠王下》)、《小雅·巧言》(《梁惠王上》)、《小雅·大东》(《万章上》)、《小雅·北山》(《万章上》)、《小雅·大田》(《滕文公上》)、《大雅·文王》(《滕文公上》)、《大雅·文王》(《离娄上》)、《大雅·文王》(《公孙丑上》)、《大雅·文王》(《离娄上》)、《大雅·绵》(《梁惠王下》)、《大雅·绵》(《尽心下》)、《大雅·思齐》(《梁惠王上》)、《大雅·皇矣》(《梁惠王下》)、《大雅·灵台》(《梁惠王上》)、《大雅·下武》(《万章上》)、《大雅·文王有声》(《公孙丑上》)、《大雅·既醉》(《告子上》)、《大雅·假乐》(《离娄上》)、《大雅·公刘》(《梁惠王下》)、《大雅·板》(《离娄上》)、《大雅·荡》(《离娄上》)、《大雅·桑柔》(《离娄上》)、《大雅·桑柔》(《离娄上》)、《大雅·云汉》(《万章上》)、《大雅·烝民》(《告子上》)、《周颂·我将》(《梁惠王下》)、《鲁颂·閟宫》(《滕文公上》)、《鲁颂·閟宫》(《滕文公下》)、逸诗(《梁惠王下》)。),《大学》十二篇(注:《大学》引《诗经》的篇名:《卫风·淇奥》(《传三章》)、《周南·桃夭》(《传九章》)、《曹风·鸤鸠》(《传九章》)、《大雅·文王》(《传二章》)、《小雅·绵蛮》(《传三章》)、《大雅·文王》(《传三章》)、《小雅·蓼萧》(《传九章》)、《小雅·南山有台》(《传十章》)、《小雅·节南山》(《传九章》)、《大雅·文王》(《传十章》)、《商颂·玄鸟》(《传十二章》)、《周颂·烈文》(《传三章》)。),《中庸》十六篇(注:《中庸》引《诗经》的篇名:《豳风·伐柯》(《十三章》)、《卫风·硕人》(《三十三章》)、《大雅·旱麓》(《十三章》)、《小雅·常棣》(《十五章》)、《大雅·抑》(《十三章》)、《大雅·假乐》(《十七章》)、《大雅·烝民》(《二十七章》)、《大雅·抑》(《三十三章》)、《大雅·黄矣》(《三十三章》)、《大雅·文王》(《三十三章》)、《大雅·烝民》(《三十三章》)、《小雅·正月》(《三十三章》)、《周颂·维天之命》(《二十六章》)、《周颂·振鹭》(《二十九章》)、《商颂·烈祖》(《三十三章》)、《周颂·烈文》(《三十三章》)。)。七十一篇引诗中,《大雅》三十二篇,所占比重最大,《小雅》十三篇,《国风》十五篇(《豳风》三篇,《齐风》、《曹风》、《周南》、《魏风》各一篇,《邶风》、《卫风》各四篇),《颂》十一篇(周颂六篇、商颂二篇、鲁颂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