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文化部成立了“文化产业司”, 把文化产业的管理与发展纳入到了与文化事业其他职能部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全国文化系统的一件大事,是一项站在大文化行政管理的制高点上做出的决定,甚至说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我们的文化事业已经正式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快向文化产业方向作战略性转型的步伐。 其实,回顾一下近20年文化事业的发展史,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型早已开始,远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文化部门就深受文化的投入与产出和市场需求这种巨大反差矛盾的困扰,开始寻求文化的自助自救之路,从文化企业的完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到全额事业单位的逐步“断奶”;从“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到文化产业的兴起,我们一直在试图探索一条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生存、发展和繁荣之路,这实际上就是一条文化的产业之路。只是我们并不自觉而已。二十年来,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行业,其发展之迅速,效益之可观,前景之广阔,正为社会所瞩目。但是,只有到了十五大以来,回头再总结二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文化产业在今天文化事业当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才看得更加清楚,对文化事业实行产业化的趋势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顺利跨入21世纪的战略手段切实抓好才成为我们的共识。 市场经济的规律表明,文化产业除了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精神产品的特点之外,在经济运行规律上,也同样受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制约,也同样讲投入和产出。也就是说,文化事业的文化功能的实现也必须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来实现,如果一种“文化”产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的轨道,它的“社会效益”也是一句空话。换句话说,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是应当以它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为依托的,一切文化事业功能的真正实现必须以其载体精神文化产品的走向市场为前提,而这就是文化的产业之路。在这个方面,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美国的好莱坞制片业和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美国新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闻名全球的迪斯尼乐园年经营收入高达45亿美元。百老汇演剧业、吉尼斯动画业、以及香港的演艺界和日本的四季剧团,都提供了文化事业产业化的成功范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业并没有因为强大的市场而削减了他们文化功能(或曰社会效益)的发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总书记才盛赞《泰坦尼克号》是“美国的主旋律”。可见,文化的产业化不但不违背文化的事业属性,还是文化事业最有力的传播手段。 今年,是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再有几百天,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在世纪之交的日子里,我们将在“文化产业司”的指导下,开始一个艰苦漫长的文化产业化之旅。而从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看,我们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虽然看到了文化产业的曙光,但是我们的双脚和我们的车轮还停留在事业的框架里;我们存在的大量问题表明我们面对市场经济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我们在经营管理上的无力和盲目说明我们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经营机制;而我们运行的诸多掣肘之处则表明我们尚未给新的机制的营运提供更好的条件,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从文化产业对市场的不适应 看转换机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随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由朦胧到清晰的认识,文化产业也随之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发展起来,迄今为止,初步形成了以演出业、娱乐业、影视业、出版业、文物业、艺术培训业、文献信息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单位打破了以往单纯依赖国家拨款,靠吃皇粮度日的封闭格局,大胆解放思想,多方寻找门路,内引外联找项目,多种渠道筹资金,利用优势搞开发,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仅以我省1994年至1996年的文化产业的创收比例来看,三年间共实现创收补文总收入近1.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 实现创收补文纯收入5000多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5.7%;补充文化事业的金额达470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4%,相当于同期财政拨款总额的13%。可以说,没有这些年创收补文,仅靠有限的事业拨款,许多文化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将会更加艰难,有的甚至无以为继。而从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文化产业将不断地为文化事业注入更多的血液;而更重要是文化事业的功能将逐渐通过产业的形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真正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将成为事业的载体。 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暴露出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产业规模小,运行质量不高,效益不理想,单位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活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运行机制僵化,人员臃肿,经费短缺,设施设备陈旧,阵地退缩,文化含量低,服务功能萎缩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们自身来说,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产业面对市场经济多重不适应造成的。 思想观念的不适应性。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在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技巧、管理模式、管理人才等方面都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做到这一切,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其先导。计划经济体制下,旧有的重文化主业,轻文化产业;重有型文化产品、轻无型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产业化、行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等思想还没有很好解决。思想观念不更新,所形成的思想障碍必然束缚创造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