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望远 在韩国,每个人都有一个中文名字,他们的名片上印着的就是这个中文名字,而且愈是社会上层愈喜欢这样。在汉城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看到国会议员在国会大厦开会时,每个人座位前面都竖着一个中文名字牌,虽然其中大多数人不会讲,但他们会写也会看。 在韩国的大学里,不仅中文系的师生们会读中文书,其它文科如历史系、哲学系、古典文学系、经济系等的教授和学生们也都能读中文,中文是重要的外语科;尤其是在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选修中文的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形成一股非同寻常的“中文热”。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汉语补习班,既有初级会话班,也有高级写作班。其中著名的要算汉城私立青文外国语学院,除开设了5种外语课程外,还专门开设了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为内容的"CCTV"课,设置并主讲这门专题课的人,是该院中国语科主任姜亨锡先生。 汉城的MBC电视台,还开辟了专教汉语的专题节目。《朝鲜日报》、《中央日报》等重要大报还开设了“每日一句中国语”之类的小讲座,图文并茂,妙趣横生。 在汉城,还有专门出售中文书籍的书店。汉城钟路区有一条叫“仁寺洞”的街道,素有“汉城玻璃厂”之称。顾名思义,这里有古董字画店、茶具、陶瓷器店、纸工艺品店、茗茶店等古色古香的文化街,使商街犹如博物馆。在这条封的街首,就有一家名为“通文馆”的书店,是汉城最古老的,专卖中国书的书店,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的主人是现已86高龄的李谦容老先生,他是韩国著名汉学家。这里陈列着文史哲经,许许多多中文书,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李老先生还保存着许多中国古典文献的珍本和善本,这些都是非卖品,是他视为珍宝之物,轻易不拿出来给人看的。 在汉城高丽大学附近,有一家名叫“天安门”的书店,这是家专营中国大陆版中文图书的书店,在汉城大学路后面的一条巷子里,还有一家汉城三联书,也以经营中文书籍为主,从《三字经》到《红楼梦》应有尽有。而金庸、古龙、琼瑶的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也颇受韩国读者青睐。 汉城MBC电视台还播放中国制作的84集连续剧《三国演义》,使“三国热”再度升温。目前,韩国有许多文化人搭“三国热”流行便车。有高雨英用漫画制作的《三国志》,以及制作为电脑游戏卡的《三国志》。流传最广泛的,要算李文烈的评译本《三国志》。从1988年问世以来,总销量达500万册,仅去年的销量即达98万册。“三国热”何以在韩国常盛不衰?最重要的因为其中那些“人”的故事。700多名出场人物表演的生动连续剧可以说是人学的宝库。因此,在韩国有这样的话:“没看过‘三国志’,不得与论世。” 最近,韩国作家金并总将司马迁的《史记》改编成小说《小说史记》,并付梓出版。 中文系的教授和学生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当然更为专注和精深。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不论是古代、现代、当代都有专人从事专门研究。大学的各级图书馆里都有大量的中文图书,供师生们阅读。近年来,他们对中国的电影、音乐、美术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我国建交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们不仅把我国的《孙子兵法》、《资治通鉴》、《水浒》等翻译成了韩文,连鲁迅的散文和短篇小说也译成韩文。 书法在韩国,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对社会和文化生活有着很大影响。小学、初中课程中设有专门的书法课,以中国的古典散文或唐诗宋词为内容,王羲之、欧阳询体是在韩国流行的汉字书法的两大主流。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就有专攻中国画的,他们用工笔画描来的梅兰竹菊、花鸟鱼虫,难分彼此。站在汉城湖岩美术馆内,欣赏着韩国书画家们的作品,令人不仅为他们精湛艺术慨叹,甚至产生自己站在中国美术馆内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