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在实行科举取士制度之后,世家大族的形成与消长,大多与文化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世家与文化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互作用,又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了文学世家的出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及文学现象。 一、封建世家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世家”一词,较早见于《孟子》:“仲子,齐之世家也。”(《滕文公》下)赵歧注“世家”为“世卿大夫之家”。司马迁著《史记》,有“世家”一体,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后世言“世家”或“世族”者,大多据《孟子》和《史记》引申,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如《汉书·食货志》:“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句,唐颜师古注引如淳语云:“世家,谓世世有禄秩家也。”而在民间,也时常将世代相继从事某种事业的人家称为某种世家,则当别论。 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世家大族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如或因军功封侯拜相、子孙袭其封爵禄位而成,或以经商致富跻身官僚而成为一方望门,但是最普遍的还是由读书进入仕途而遗泽后代以成者。 依读书而取仕,始于春秋战国,成于两汉。汉武帝尊崇儒术,设太学,置五经博士,招收弟子,为官吏之补,“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史记·儒林列传》)。故汉代的夏侯胜说:“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汉书·夏侯胜传》)。唐宋明清均科举取士,读书与仕途有了更密切的联系。普通读书人通过科场也能“以一日之长决取终生之富贵”(吕祖谦《历代制度详说·举目详说》),并成为名门望族。其情形大致如清代小说《醉醒石》中所言:“太凡大家,出于祖父,以这枝笔取功名,子孙承他的这些荫藉,高堂大厦,衣轻食肥,美姬娟妾,这样的十之七。出于祖父,以这锄头柄博豪富,子孙承他这些产业,也良田腴地,丰衣足食,呼奴使婢,这样的十之三。”这虽是小说家言,但是以社会实情为依据的。 在封建社会,广为流传的这两句话:“满朝赤紫贵,尽是读书人。”极扼要地道出了文化在封建世家形成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封建世家在传递文化上的作用 封建世家在形成之后,为保持长久不衰,一方面是兼并土地,广积田产,如唐时张嘉贞所言:“比见朝士,广占良田”(《旧唐书·张嘉贞传》)。明人谢肇淛也说其时“郡多士大夫,其士大夫又多田产”(《五杂俎》卷四)。但是,仅有田产,并不足以保住富贵与名望。他们深知“缙绅家诽奕叶科第,富贵难于长守”(明王士性《广志铎》卷四)。如果政治上衰落,财产随时都有被势家夺去的危险,所以,比财产更重要的是要使后代子孙具有跻身官场、谋取显官要职的能力。为此,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督子读书,尤其是那些由科场起家的世家大族,对文化尤为看重。这样,以读书传家教子几乎成了封建世家共有的信条和家规,汉代既已流行着“遗子黄金万,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的谚语就是明证。世家子弟中若有以科举取仕者,则既可显耀祖先,又可添增家族的声望,甚至可以延缓其衰亡,达到振兴之目的。 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里家庭是社会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那么,世家大族在这方面显然施展着比一般家庭更大的作用,即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着传递文化的职能,并形成这样的运行轨迹:文化——仕宦——世家(官僚兼文化)——文化。这就是封建世家与文化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封建世家在文化上的“家学”特点 中国封建时代的家族制极其强固。历代统治者为鼓励孝悌友爱等人伦道德,对世代同居之家常有褒奖,使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制度得到强化。在这方面,世家大族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那种三世同堂、九代同居、珍重门弟与世系的特点,使家族由居住地域的稳定性形成一种超稳定形态。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稳定的人际团体,从而导致文化也像家族的延续一样,在一个稳定的群体内传递与延伸。 这样,在前面所说的文化运行轨迹中的后一个“文化”,也就具有了某种“家学”的特点。譬如:东汉时期统治者力倡经学,不少世家大族靠经学起家,竞相以经学传授后辈,于是,某一门经学便成了某个世家大族的“家学”。著名的有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前者以《易经》为家学,后者以欧阳《尚书》为家学,世世相传,家门显耀数代。宋代,理学称盛。金溪陆象山(九渊),其八世祖陆希声是唐昭宗时的宰相,至陆象山辈历二百年,家道已衰。但陆象山一辈兄弟六人中,象山、梭山(陆九韵)、复斋(陆九龄)三人皆精研理学,演为一代家学之盛,家世也赖此得以复兴。 由此看来,封建世家往往又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封建文化的代表。 四、文学是封建世家的文化活动的主体 封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在《四书》《五经》和诗赋方面,至于农医百工之学很少问津(唐时科举,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是为例外)。所以,世家大族器重和传播的文化,主要是一种以经学和文学为主的人文文化。 经学,在敲开仕途之门后往往被束之高阁,而文学由于具有交谊、记事、言志、抒情、咏物、唱和等多种功能,自然就成了士大夫及其眷属、子弟们日常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士大夫之流大多也是文学天地里的骄子。至于一门风雅,代有才人的现象更是屡见诸史籍。清人沈德潜序《吴江沈氏诗集录》曾援举数例说:“古人父子能诗者,如魏征西之有丕与植,庚肩吾之有信、苏,许公之有颋为最著。兄弟则如应
、应璩,丁仪、丁伟,陆机、陆云;至唐之五窦,宋之四韩,称尤盛焉。而杜审言之有甫,则祖孙并著;王融前后四世有籍,则祖及孙曾,俱以诗名于时。”此一类情况,在明清人文荟萃的江浙地区的世家大族中尤为多见,其中一些世家在文学上代有其人,成就斐然。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学世家,如江苏吴江,世家大族中可以视为文学世家的至少有叶、陆、赵、沈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