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必定以人才开发为其发展的动力,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则又是衡量人才的一个主要尺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培育人才的希望在于文化市场的开发,普遍成才的希望在于读书活动的开展,所以改善书市经营相当于启动第二个“希望工程”,实在轻视不得。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塑造社会民俗极具影响力,若能自觉运用大众文化传播的手段来整合大众休闲方式和娱乐活动,便有可能通过文化消费的市场管理,来培育知识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创型人才。营造发展知识经济的文化氛围,必须走出文化市场的经营误区。目前的问题是,书市的高价位令平民百姓望而生畏。要求价位与档次相均衡,本是购物者的起码要求,如今读者却往往要冒时间上与金钱上双重的“投资风险”,这确有些强人所难。要知道,图书市场的经济效益,大头乃是在“书”外,而书市的疲软,则意味着切断了社会公众极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这一点,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事关重大,它确实关系到现代文化人格的成长问题。 打个比方说,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现代文化人格,决不能像生产流水线上机械、被动的“零件”,因为被动的“追星族”永远是弱者。要知道,有了文化上的“追星”,就会有经济上的“追星”。从松下彩电到桑塔纳轿车,我们一次又一次引进生产线,但是十年一贯制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却总是任凭先进的东西在自己手中变得陈旧,于是便有了永远也追不上的“时髦”。在知识经济时代,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变得比理解力和记忆力更加重要。由于人才无价,知识无价,因而崇尚创新的文化心态变得举足轻重,并且模仿与重复已不复是时代精神之所在。唯其如此,知识经济也正意味着创造的精神与开拓的意识,对现代文化人格的呼唤,对创意的追求,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迫切的一种社会需求了。 营造发展知识经济的文化氛围,具体到家庭和个人,主要是一个休闲模式与消费习惯问题。立足于自我完善的文化投资,乃是现代文化人格成长的重要条件。如今打开报纸,满眼都是教人如何投资的学问,从股市到利息,处处都有“风险”扑面而来!但是最大的风险,并不在于日常过日子的钱财得失,而在于子女的成长以及自我的完善。一个人若关心投资的学问,不妨从对学问进行“投资”开始。要知道,没有“投入”,便没有“产出”。 (二) 应试教育的误区,很能代表创造性文化氛围薄弱的症结所在。在现代文化人格的成长过程中,美育的作用决不亚于科普。唯其如此,应试教育中的弊端,集中表现在死板僵硬的填鸭式语文教学之中。增强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来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很少强调文学作品生动的美感,倒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变成了机械的教条模式。改善文化氛围当由语文教学入手,因为文学和教育同为文化环境的缩影之一。若要消除语文与文学的隔阂,我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从美育入手来改善语文教学模式,因为美育是重塑“国民性”的必要措施。 重塑“国民性”的手段,首先当推教育,语文课因其兼容智育和美育,易于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及人格的塑造,更加举足轻重。要培养出富于创造性、想象力的人才,“人类灵魂工程师”便不必师法工程学家的精确与刻板,而是需要活泼泼的灵感——让青少年以一种充满了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方式去进入社会角色。这样一来便成就了带有可塑性的文化人格,那可塑性,正是跨世纪人才所迫切需要的。其实,孩子们的文化心态,本来是最富于幻想能力的;可是古板僵化的教育方式,又往往束缚人们的个性。为了升学,他们抵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的文化氛围,就这样失落了。于是,随着美育被“淡化”,出现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弱化”。这确实是个事关知识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问题。 以美育为杠杆来提升综合国力,势必要培育一种充满艺术情调的文化氛围。就社会而言,图书市场是联结公众与诗意的中介;而就学生而言,作文课则是沟通语文与文学的桥梁。作家的写作,不外感悟人生、形象思维、文字表达这三样功夫。若能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十几岁的孩子理应学会观察与表达,从而进入真实的交流语境。若能注重美育,学生要掌握书面语也绝非天大的难事。陶冶性灵要从青少年开始,信非虚言。因为诗意与独立思考同在,也因为创造性想象力来自于追求理想的激情。要创造一种充满浪漫情调的文化氛围,我们或许可以从完善语文教学入手。 (三) 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教兴鲁战略,不妨从营造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心态出发,培育一种充满艺术情调的文化氛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就得呼唤诗意,张扬民族传统的诗性精神。呼唤诗意,即追求一种不同寻常的文化心态。 回顾泱泱千年诗歌大国的鼎盛时代,往往会吻合了我国历史上发明创造的高峰期——如汉,如唐,如宋,又如充满浪漫情调的明朝。那“巧夺天工”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质上的,这是否出于偶然?有趣的是,欧美科学家的创造性灵感,亦多半与西方的酒神型文化传统有关。所以“巧夺天工”离不开浪漫的情调,而且想象往往表达了理想。意象往往寄托着意志——梦想可以成真的原因,也就在于创造性想象构成了追求的起点。在欧美有一种说法,称四平八稳的偏于严谨型的科学家为日神型科学家,而勇于探索的偏于创造型的科学家为酒神型科学家,许多重大的突破性成就都出自像爱因斯坦这样的酒神型科学家之手。酒神型科学家的创造心态颇近于诗人的灵感,因为探索是需要激情来推动的,想象即是理想的进一步展开,谁有所追求,谁才会从事创造。所以诗意与科学相反而又相成,呼唤诗意实际上意味着陶冶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