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巴以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在拉马拉拉开序幕。 在首轮谈判中,虽然双方对要谈判解决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立场迥异,但也有两点收获:一是双方均认为首轮谈判体现了“坦率和务实”的精神;二是商定今后每周举行两至三次谈判。最终地位谈判的启动表明,巴以谈判终于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开端。 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是一场限期的攻坚战。被占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约300万巴勒斯坦难民、以色列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撤军规模, 以及耶路撒冷地位、水资源和安全安排等问题都是棘手但又必须解决的要害问题,贯穿历时百年的阿以争端。如今要在3 个多月的时间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难度可以想见。在首轮谈判中,双方分别发表了一份事先拟定的政策宣言,各唱各的调,歧见尖锐对立,这种现象也属正常。 巴以之间的主要分歧集中在谈判原则和如何解决争端两个方面。巴方强调,根据1991年马德里中东国际和会所确定的“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应当以联合国1967年的242号决议和1973年的338号决议作为解决以色列撤军等问题的原则基础,以色列应将其军队撤至1967年6月4日以前的边界。以方则强调谈判应当保证以色列的短期和长期安全。同时,以色列仍坚持“四不”立场:不允许未来巴勒斯坦拥有军队;不允许巴难民返回巴勒斯坦,拒绝赔偿;耶路撒冷地位不容改变,它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不拆除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144 个犹太人定居点,并由以色列当局管辖。而巴方在上述问题上的主张与以方截然相反。决定巴以民族前途和中东和平的一系列难题,都已经无可回避地摆到谈判桌上了。既然要谈判,双方就要面对现实,采取灵活态度互作妥协,这样才能取得成果。巴以双方都需要作出明智的历史性的抉择。 在巴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之前,克林顿、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在奥斯陆举行了美、以、巴三方首脑会晤,就巴以最后阶段谈判问题规划了大致的框架。最终地位谈判开始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分别与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会晤,呼吁中东有关各方领导人抓住机会,实现和平。 国际社会乐见中东实现公正、全面和持久的和平。以内阁10日批准了以巴《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的第二阶段撤军计划,这是一个积极的动作。希望巴以双方珍惜和把握和平机会,共同努力把最终地位谈判进行下去,并按计划达成一项对双方和中东地区都有益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