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一场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其中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网络革命,又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通信革命。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卫星技术、数码技术和光导技术的汇合使我们这个星球正在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使人类正在由“工业社会”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其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影响社会组织结构、制度的变化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政治态度,并有可能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权利的重新分配和界定。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在世界各国的网络联成一体全球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情况下,网络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与之俱来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威胁。尤为重要的是,因网络自身的特点,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是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如何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已不容置疑地摆在我们面前。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在于它所引发的是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的大事。 一、因特网是冷战时代军备竞赛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这场表面上看没有导火索的战争,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参战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战争。经历了二战的洗劫,照理说,人类应理性地走向和平,但不可思议的是,世界却以疯狂的军备竞赛和美苏对垒为标志,从“热战”走向“冷战”。于是,大量的资源被用于研制更新型的、具有更大杀伤力的、远远超过人类自身需要的武器——其主要代表就是核武器。以核威慑为主要特征的冷战状态,维持了40余年。冷战期间各国尤其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预算始终直线上升,至1980年已超过5000亿美元,以平均每分钟花费100万美元的速度, 制造早已超出毁灭人类自己不知多少倍的武器来进行军备竞赛。这一时期,有50万名科学家——约占世界总数的一半(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从事武器和相关军事装备的研究。因特网正是诞生在这一背景之下。 尽管美国率先发明了核武器,而且从数量和运载能力上看均略胜一筹。但是,这种优势在核战争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核攻击的破坏力,使得战争的输抑或赢都已成为一件无所谓的事。以致进入60年代,核恐惧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美国,相当多的美国人忧心忡忡,深恐核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当时,美国军方希望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一旦遭受核打击,重要的通讯干线必然会被摧毁,在这种情况下,指挥部门怎样才能尽快组织反击。也就是,能否研制出一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证通信线路畅通的技术,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玻尔提出一个设想,理想的通信线路应像渔网一样呈平面状态、没有层次和控制中心。两个通信点之间如同渔网的结点有无数条线路相通,即使出现破损,任何两点之间仍然是相连的。同时,所有信息在每一个结点上不仅能够传输到目的结点上而且还能够自我复制。1969年通过社会招标,BBN 公司将为军方服务的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处的四台高级计算机联成了一个四地共用的国防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入后,又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尤其是TCP/TP标准的出台, 使全球所有计算机网络均可利用现有的通信线路联网,分享数据信息,使全球互联网最终诞生。网络平面化的特点是使之成为“一种社会渗透力极大,关系分蘖力极强,社会关联度极高的信息技术组织形式”。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资料和图像,都可以互相检索和交换。网络的平面结构,又使其具有太多的平等和分享的特点,从而使网络没有中心、没有层次和没有上下关系,甚至“敌我不分”。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分享,又使时间和空间失去了意义。或许,我们可以说,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带来相当大的冲击。 信息网络的出现,不容置疑的是以技术创新为前提,但是如果我们作进一步考虑,在冷战时代的苏联,同样也存在核打击下保存通信能力的问题。当年苏联的科研能力与美国相比可谓是旗鼓相当,为什么发明因特网的是美国而非苏联。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最初的网络是与国防问题相关的技术,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保密问题。然而,自军方的“阿帕网”运行伊始,一些使用者就将其视为“电子邮局”,甚至作为个人交流的工具,这是一种明显的“揩油”行为,但是军方却对此无可奈何。究其原因,悉因其费用开支源于公共财政,纳税人有分享的权利,可以免费享用由公共财政开支资助的科研成果,权益分享应该说是因特网得以诞生和普及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再者,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因特网的发展,一方面因特网能够创造可能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激烈的商业竞争也迫使企业不能不上网。也就是说,由公共财政所带来的权益分享和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商业竞争,促进了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而这些,则是当年的苏联所不具备的,因此苏联未能发明因特网,即使发明了也难以推广和普及。这就是说,信息网络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有技术条件,而且还有其相应的制度(institution)因素。 二、全球性的信息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