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5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1999)02—0013—05 “白澳”一词英文为White Australia,最早出现于1896年, 其涵义是保证澳大利亚为白种人所有,排斥有色人种移民澳大利亚。作为一项政策,则是在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正式确立的。直到70年代才正式废除。在这一过程中,自诩为工人阶级代表的澳大利亚工党始终是“白澳”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和坚定支持者。工党前领袖惠特拉姆对此也毫不讳言。他说:“工党首先是种族主义者,然后才是激进主义者。”(注:Gough Whitlam,The Whitlam Government 1972—1975,P.487、 490,1985.)因此,研究“白澳”政策就成为研究、 了解工党的一个很好的着眼点;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近年来澳大利亚单一民族党所宣扬的种族主义的认识。 一、工党“白澳”政策的源起与形成 “白澳”政策与澳大利亚工会反对有色移动劳工的运动密切相关。从1788年第一批犯人到达澳洲至1851年黄金发现的60余年是一个移民较少的时期。犯人殖民地的特征使绝大多数欧洲人不愿移民澳大利亚,所以,当时在澳大利亚的自由移民并不多,有色契约劳工更少,因此,冲突并不明显。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黄金的消息吸引了华工的到来,在短时期内人口大增。起初,这些华工并未对白人采掘者构成直接竞争,但当矿场减少并因此造成白人采金者收入下降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于是,在澳洲殖民地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针对华工的暴力事件,结果,各殖民地政府通过了内容相似的限制华人移民入境的法令。 在反对华工移民的同时,白人及工会组织也将矛头对准了太平洋岛屿的喀那喀人。喀那喀人最早是由人贩子在1863年贩入的,起初在昆士兰南部的棉花种植园劳动。甘蔗栽培取得成功以后,种植园主对这种廉价黑人劳工的需求逐渐增加。于是, 进入昆士兰的喀那喀人骤增, 从1868年至1890年,约有4000名这种黑色劳工进入昆士兰殖民区。(注:Myra Willard,History of the White Australia Policy,P.40—42 、197,Melbourne,1923.)但引进黑人也遭到了白人工人的反对。于是, 在1885年9月,昆士兰政府颁布一项新的条例,规定自1890年12月31 日起禁止雇用喀那喀人为契约劳工。 反对有色劳工移民运动助长了澳大利亚工会运动的种族主义倾向。澳大利亚此时建立的许多工会都与反对移民有关。所谓“矿工保护同盟”之类的组织便是在排华运动中产生的工会组织。著名的“澳大利亚混合矿工工会”的前身——1872年建立的本迪戈矿工工会建立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反对华工移民的竞争。1875年新成立的新南威尔士行业和劳工理事会也把控制和限制资助性英国移民、完全禁止有色移民作为自己斗争的主要目标之一。工会著名领导人威廉·莱恩甚至宣称:“我愿意看到我女儿死在棺材里,也不愿让她与他们(有色男子)中的某个人接吻或作为母亲抚养一个多少有点咖啡色的小杂种。 ”(注:Margaret AnnFranklin,Black and White Australians,P.21,Melbourne,1978.)这样,“白种人澳大利亚”作为工会的指导方针之一开始形成。 19世纪90年代罢工失败后,工会逐步转向政治,试图通过这一途径获取在产业活动中失去的东西。因此,在1891年及随后的几年中,各殖民区相继成立了以工会为基础的工党组织。由于工党是由工会直接建立,而且工会实际上也是工党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由工党接过“白澳”这面旗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著名的工党领袖M ·休斯曾说:“有些人,像日本人是有教养的。但是,我们不能与这些蒙古利亚种混杂,我们必须对这些古老但正在堕落的种族实行严厉禁止和隔绝。”(注:拉塞尔·沃德:《澳大利亚传奇》,牛津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120页。 )工党的喉舌之一《布里斯班工人报》也随声应和,起劲鼓噪:“澳大利亚一定要避免有色人种的祸害,……不然的话,它就变成一个杂种人的国家……”(注:张天:《澳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9页。)种族主义的狂热表现十分露骨。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在“澳大利亚打算让全世界自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看到在一面旗帜、一个民族、一个政府下的一个完整的大陆”以及“种族的一致对国家的统一至关重要”的喧嚣声中,首届联邦会议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将排斥非欧洲人入境变成全国性法律。“移民限制法案”规定:要移居澳大利亚的人必须参加听写测试,如果在一名官员面前不能听写指定欧洲语言中的50个字,即不能移民;所有居住期未满5年的入境移民也必须参加这种测试,不及格者被驱逐出境; 禁止按合同前来澳大利亚联邦参加体力劳动的人上岸。(注:Myra Willard,History of the White Australia Policy,P.40—42、197,Melbourne,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