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岁尾,日本新任首相小渊惠三明确表示愿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力请小泽一郎入阁。12月19日,联合协议最终达成,并定于1999年元月中旬对内阁进行改组。这标志着在三党联合政府解体之后,日本政坛又将出现新的联合执政局面。“自自联合”体制的形成,是近期日本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结果,届时,日本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还将继续,在内政外交方面也会呈现新的特点。 一、“自自联合”的背景 (一)自民党参议院选举受挫,在野党力量明显增强 1998年7月13日,日本第18届参议院选举结果揭晓, 执政的自民党惨败。在改选的126个席位中,自民党仅得44席,而在野的民主党、 共产党、公明党、自由党则分获30、15、11和6个席位, 自民党力图恢复在参议院过半数席位的努力化为泡影。虽然自民党仍可依靠其在众议院中过半数的席位再次问鼎首相宝座,但参议院选举的败局已大大加剧了其执政地位的不稳定性。因而,尽管自民党党内部分人对与“鹰派”人物小泽一郎合作也存有一定戒心,但为保执政地位也只得“委屈求联”了。首先,“自自联合”便于其应对在国会运营中所处的困难局面。在日本,除财政预算和首相提名等议案外,其它议案必须同获参众两院半数以上的赞成票方可通过。选举失利后的自民党,在参议院的252 席当中仅剩103席,未过半数,因此, 要想使其应对金融危机以及许多重大的内政外交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必须寻求与其它政党的合作,求得其有力的支持。在野势力当中,民主党正处于上升时期,已摆出了与自民党分庭抗争的架式;共产党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与自民党难于合流;社民党刚与自民党分道,且由于特色消褪,影响力陡降,联合的余地也不大。所以自民党自然把眼光转向自由、公明两党,而其中,自由党在政策上更趋同于自民党。其次,“自自联合”利于回击在野政党的联合与合作。此次参院选举,民主党、共产党可谓大赢家,分别成为第二、第三大党。民主党在在野势力中核心地位的形成与巩固,有利地推动了各在野政党走向合作。就连一向以光荣孤立的“单干户”著称的“万年在野党”日共,也一改往昔形象,在合作方面表现相当灵活,甚至要与保守党组成联盟,表示“只要符合国民要求,打算同任何在野党进行联合斗争”。与自民党有过联合执政经历的社民党,也明确了再次成为在野一员的政治姿态。在此重压之下,自民党寻求合作也属情理之中。 (二)自民党内部派系进一步分化组合,党内斗争更趋激化 目前正是自民党内各派系首领新老更替的时期,昔日党内的五派体制正在演化为小渊惠三、加藤纮一、森喜郎、原中曾根、山崎拓、原河本敏夫6派以及中山、龟井集团和河野集团。 各派首领正在把目光移向总裁宝座,因此,小渊的竞争对手正在增加,压力日趋加大。首先,派系分化会打破原内阁人事安排上的派系平衡,使党内斗争加剧,动摇内阁的稳定性。小渊内阁在人事安排上突出了“举党一致”照顾各派的特点,除首相以外20名内阁成员中有15名分别来自原小渊派、原三冢派、原宫泽派、原渡边派、原河本派5大派系,且近乎均分。 此次派系重新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均衡关系,利益之争再所难免。其次,派系的分化,分散削弱了小渊的原有支持力量。原官房长官梶山静六脱离小渊派出马角逐总裁后,自民党内出现了支持小渊的主流派和支持梶山的非主流派。目前,原属主流派的加藤纮一和山崎拓等人已表示有意竞选下任党的总裁,小渊原有支持力量因此将会遭到分化。在上述情况之下,小渊必须通过与有关在野党合作,迅速推进其稳定经济计划,在重振日本经济方面力图有所作为,改变其“经济无能”形象,从而不断巩固、壮大自己的竞争力量。 (三)自由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地位稳中见升,而小渊内阁的支持率每况愈下 小渊出任首相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此时,自民党的支持率已跌至20%的历史最低点。而日本社会长期积淀的政治、经济顽症,又使小渊内阁步履维艰,难有大的起色。舆论调查表明,国民对内阁的支持率已从最初的33%,下降到1998年10月份的20.7%,不支持率则上升至54%。可见,如何争得选民和各界人士的信任已成为小渊内阁的又一难题。另一方面,对自由党来讲,此次参院选举中,竞选席位数从5 席增加到6席。在参议院中的地位得以巩固的情况下, 能进一步利用与困境中的自民党同台执政的契机,扩大自身影响,提升本党地位,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因此,几经协商与讨价还价之后,两党终能走向联手。 另外,自民和自由两党在政治观点和政策方面多有共同之处,成为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自由党于1998年1月由新进党分裂而成, 而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原自民党的右翼分子。 二、“自自联合”的影响 (一)对日本国内政局的影响 1.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政治右倾化色彩加重。自由党在政策上基本延袭了旧新进党“重建日本宣言”的基本内容。它与自民党同属保守党派,但在“修改宪法”、“海外派兵”、“行使自卫权”、“对历史问题认识”等方面比自民党更右。“自自联合”之后,两党在国会中的席位已达419席(其中自民党367席,自由党52席),超过了总席位的55%。这必然使政坛的右翼势力大大加强,从而改变革新与保守、左右力量的对比关系,易于助长日本社会右倾思潮的重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