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印度、巴基斯坦相继进行核试验后, 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对印巴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以此对两国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停止发展核武器,立即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此后,美国就如何应付印巴核试验所提出的挑战,进行了广泛的政策讨论。目前的政策思路与刚提出制裁时相比,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同时提出两个目标 美国的政策制订者认识到,造成目前南亚核军备竞赛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巴两国间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因此,要从根本上制止南亚核竞赛的升级,必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即在促使印巴加入全球核不扩散机制的同时,谋求在南亚建立某种地区安全构架,以维护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撰文,对这两个目标进行说明:美国必须尽一切努力防止核武器技术的扩散,如果一旦扩散了,那就必须把不扩散与其他目标联系起来。因此美国的首要目标是“必须设法限制核武器的进一步扩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应扩散核技术或导弹技术……美国的第二个目标应当是就影响次大陆的政治和军备控制问题大力开展外交活动。包括保护第二次打击的能力和防止发生意外事件。”(注:新华社联合国1998年6月7日英文电。)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一触即发的冲突产生潜在危险,为两国间带来了空前不稳定的因素。因此,目前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核竞赛是迄今为止最为危险的对抗。这是因为,从这两个国家的任何一国首都发动导弹袭击,导弹四五分钟就能打到对方首都,而一枚导弹从莫斯科发射到华盛顿则需要半个多小时。因此,构建南亚地区某种安全构架,防止印巴之间灾难性的冲突势必会成为美国南亚政策的核心。 在政策的讨论过程中,美国的政策制订者们进行反思,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此次印巴核军备竞赛过程中,缺乏实际有效的应急性措施,处置无力,而导致核不扩散政策在南亚遭到失败。因此,美国的政策制订者们特别注重政策的具体化,将其落实为若干实质性措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目前,美国的政策制订者们的思路基本在以下两方面达成共识: 为达到第一项目标,美国要求印巴在四个方面采取务实的步骤。第一,美国不仅要求印度和巴基斯坦批准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还要求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二, 要求印巴在达成有关条约之前停止一切可裂变物质的生产;第三,印巴应在部署导弹和能够携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飞机的问题上采取克制态度;第四,美国要求印巴两国对可能用于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敏感性物质和技术的输出加强限制。 为实现第二项目标,美国应努力帮助印巴两国改善关系,促成两国高层领导人的直接频繁接触,举行富有成效的政治与安全对话,就造成两国分歧的根本原因克什米尔问题举行实质性的谈判。为此,美国应带头组织一次由印度、巴基斯坦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加的会议,推动克什米尔领土争端的解决,缓和印巴间的紧张关系(注:新华社香港1998年6月1日英文电。)。 但是在使用何种手段,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进这两项目标的实现方面,美国现有的政策思路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 促使印巴加入全球核不扩散机制的方式 在涉及促使印巴尽快加入全球核不扩散机制问题上,分歧主要集中在使用何种方式上。 一种意见认为,美应使用包括严厉经济制裁在内的高压手段,迫使印巴无条件地加入核安全框架,接受包括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和协议的限制,停止生产核武器原料,达成一项不生产或储备核武器的协议,同时按照《核供应国集团指导方针》限制核出口。持此种意见的人强调:美国应该直言不讳地公开警告印度,就像过去警告伊拉克一样,它的行为是侵略行为,损害了印度的邻国,损害了整个冷战后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的时代主题,它的行为可能给印度乃至整个地区带来经济灾难。美国总统应立即取消1998年11月份对印度的访问;美国应努力说服西方八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对印度采取强硬的和协调一致的制裁行动,包括迫使日本(印度外援总额的一半由它提供)做出承诺,无限期地中止对印度的贷款;确保俄罗斯取消准备向印度出售两座核电厂的计划。同时,美国应明确反对接受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而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以此向印度表明:试图以发展核武器获得大国地位的政策不能奏效。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对印度采取高压政策,特别是运用经济制裁手段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首先,印度经济的开放程度不高,对外资依赖程度有限,制裁对印度的经济发展影响并不大。其次,经济制裁本身的力度有限。美国政府所规定的经济制裁范围包括政府间的经济援助、贷款和军火销售。在美国政府宣布进行制裁后,美国共取消了2100万美元对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住房基金的援助和600 万美元帮助印度治理环境的基金。世界银行也推迟了两笔对印贷款,合计2.06 亿美元。 然而从1991年到1998年5月,印度共吸纳外资580亿美元。相比之下, 这不到3亿美元资金的影响力实在有限。而且,制裁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外资流向印度。印度政府曾计划从5月核试验后到8月5 日为止能争取吸纳外资20亿美元,但实际到位外资数额达35亿美元,其中40%~45%的资金来自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同时,制裁政策在美国国内受到反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是美国出口粮食的主要买主,其中巴基斯坦是美国小麦的第三大买主。制裁给美国的农场主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代表农场主利益的议员们强烈抨击制裁政策,他们称:制裁“将会关闭一个具有11亿人口的粮食大市场……我们不应该牺牲我们农场主的利益而致力于控制核扩散”(注:Thomas W.Lippman,"Senate Reduces Nuclear Sanctions",International Herald Eribune,1998.6.11—12.)。迫于他们的压力,美国政府被迫取消对印巴的粮食出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