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索沃危机爆发之前,这个地方几乎无人知晓。即使在西方,也很少有人能够从地图上准确指出它的位置。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爆发后,这个地方无人不晓。在互联网上,“KOSOVO”成为搜索查询最普遍的单词。待到将来看,它将同珍珠港、卢沟桥一样,由一个地名变为标识某种历史阶段的名词。我们说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不是历史进程中的意外,是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国际政治10年演进的结果。我们关注科索沃,因为它是国际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要事件。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通过科索沃创造这样一个解决所谓民族、宗教、领土纷争等诸多敏感问题的模式与样板,力图规划出21世纪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舍得在欧洲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每天花费1亿美元进行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所在。 1998年至1999年初各国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世界形势做出了种种预测,可以说大部分预测都被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所打乱。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世界形势。 一、重新审视世界形势 1.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动摇了联合国确定的全球政治秩序的基础。 1949年12月6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权利义务宣言草案》认定:一个主权国家有四项基本权利:独立权(“有权自由行使一切合法权力,不接受其他任何国家之命令”);领土管辖权(对领土内的人和物行使法律管辖);平等权(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享有与他国同等);自卫权(为保卫生存与安全,采取军事行动抵抗外国武力攻击)。与国家基本权利相对应,一个主权国家应承担四项基本义务:尊重他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国内管辖事务;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和武力相威胁;各国平等相处,不在世界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或划分势力范围。 北约轰炸南联盟使这些公认的、以各国政府签字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国际基本准则与法则,遭到傲慢的无视与粗暴的践踏。《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被改写。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严重动摇。 2.西方世界的价值准则正在通过战争手段强加给世界。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人权可以成为一根战争大棒。“人权高于主权”成为干涉别国内政的出发点。国家主权与主权平等原则被战争推倒。西方价值观念正在向主权国家发出强硬挑战。 通过战争把西方价值观强加给一个主权国家,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开辟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如果其他国家采取不符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内外政策,都有可能受到干涉、武力威胁,甚至侵略。 1999年4月24日在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北约21 世纪战略新概念》,是北约历史上发展的新阶段。它使北约实现了三个“扩展”。 一是目标扩展。由集体防御的军事组织,演变成推行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的工具。二是职能扩展。由保卫成员国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扩展到“在欧洲地区制止和防范新威胁”(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种族灭绝行为等)。三是区域扩展。东扩,向所有欧洲国家敞开大门;南进,必要时行动扩大到成员国之外。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4月6日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演讲时公开宣称,北约在21世纪将承担超出19个成员国领土以外的使命,在科索沃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实施这一使命的试验。 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之后,军事强权对他国事务的干预已经有了整套理论,有了具体示范,也有了实施的组织。 3.北约对欧洲的主导,美国对北约的主导,对战略形势影响深远。 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表明欧洲还不具备独立处理自己的所谓安全问题的能力。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仍然必须仰仗美国。通过这场战争,美国更加牢牢地掌握了在欧洲的战略主导权。美国占据科技制高点,经济持续发展,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使美国的超强地位更加突出。1999年美国军费开支2762亿美元, 占世界各国总军费的1/3,是美之后前8位国家的总和。这些因素都在导致美国霸势的膨胀。 美国完全主导了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它提供了85%的作战飞机、65%的水面舰艇,担负了90%的空袭作战任务。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也是美国一手包办:目标由美国防部国家图像与测绘局标定;命令由美空军的空中作战司令部下达;执行任务的飞机是美国本土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的B—2;轰炸使用的武器是海湾战争之后美国才研制的第四代制导炸弹——圆周误差概率在3 米以内的惯导/卫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是美推行新战略的预演。对今后很可能出现几种趋向,必须认真审视: 首先,美国在科索沃得手后霸气上升,以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为借口军事干预地区事务的可能性增大。 其次,由于美国霸权主义者的挑唆和支持,世界各地区民族、宗教矛盾有可能激化,反分裂斗争变得更加复杂。 第三,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很有可能刺激了新一轮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地区军备竞赛。 第四,地区国家之间关系有可能重组。 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值得深思的东西太多。从反面看,它对于一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