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 东南欧稳定公约首次首脑会议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举行,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重建巴尔干计划。 巴尔干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欧洲的“火药桶”。近年来,这一地区的民族冲突频仍,流血冲突升级,难民大量外逃,给西欧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事实表明,没有东南欧,特别是巴尔干的稳定和复兴就不可能有欧洲一体化的顺利发展,而仅仅依靠轰炸根本不可能使巴尔干“转危为安”。于是,在德国的倡导下,西方国家终于开出了一个治疗巴尔干“顽疾”的“药方”。这就是用经济、贸易做纽带,把大家拴在一起,并通过政治改革,逐步建立起与西方相同的政治制度,最后使这一地区完全融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之中。 “药方”开出来了,但“药”未必就是“灵丹”。透过这次会议,人们已经看到了实施这一公约所面临的诸多难题。首先遇到的就是援款不够。尽管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首脑全都参加了会议,但却只有美国拿出了一个7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方案, 欧盟方面只有英国提出了一项援助塞尔维亚反对派电台的建议。北约对南轰炸造成的损失巨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表明,今后数年内西方国家必须每年为巴尔干地区输送大约12.5亿到22.5亿美元的“血液”,否则这些国家的经济将难以维持。比起这两个数字,美方提供的援款显然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在会议期间,美方代表反复强调,欧盟应该承担更大的份额。 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分配援款又是一个难题。巴尔干各国更关心的当然是自己能得到多少钱。阿尔巴尼亚觉得自己在北约轰炸中出了大力,应该多得;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则强调,他们因受到战争的拖累理应得到更多补偿。 此次会议将南联盟拒之门外,可算是西方国家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一大难题。一些西方国家首脑明确表示,只要米洛舍维奇还在台上,就不可能给南联盟一分钱。为了强调这一立场,会议请来了南联盟反对派的代表。克林顿还表示要拨出1000万美元用于援助南联盟的反对派和加强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的宣传攻势。美国和欧盟还坚持要在会议最后公报中谴责米洛舍维奇,后因遭到俄罗斯的坚决反对,才不得不放弃。 南斯拉夫地处东南欧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没有南斯拉夫的参与,这一地区又怎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和复兴呢?连德国总理施罗德也不得不承认,“只有当南斯拉夫成为一个伙伴时,东南欧稳定公约才能成功”。 东南欧地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难题。比如,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更看重向欧盟靠拢,而不愿人们将他们与其他巴尔干的“穷哥们”相提并论。而阿尔巴尼亚等国则首先要建立经济基础设施。舆论因此怀疑能否用一种模式将这些“面和心不和”的国家全都拢在一起。 东南欧地区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历史留下的难题。恰如波黑领导人西拉伊季奇所说,巴尔干的问题并不是缺少金钱,而是因为有着太沉重的历史和太多的错误构想。《纽约时报》以波黑为例评论说,巴尔干地区缺少的是一种“造血机制”,即使有长期的维和与巨额援款,也未必能使经济复兴。几年来,波黑的经济并未能顺利实现转型,反而对外援依赖愈重。在科索沃,人们还看到,武力解决冲突不仅无助于扼制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反而会加剧民族仇恨。就在此次会议召开前,科索沃就发生了14名塞族平民被枪杀的事件。法国广播电台的分析称,目前前南地区的暂时稳定是“枪杆子监视下的和平”,复仇的烈火随时可能爆发。 百年怨恨不可能在短期内化解,东南欧的复兴必定要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问题的关键是,西方国家是否为这种长期投入做好了思想和物质的准备。一家罗马尼亚报纸用这样的大字标题表明了这一地区国家的疑虑:《西方在用阿斯匹林治疗巴尔干的癌症患者》。 (本报布鲁塞尔8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