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6月,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讲演时,提出了“援助欧洲复兴”方案,史称“马歇尔计划”。现在,随着科索沃战事停息而出笼的《东南欧稳定公约》,名义上是援助巴尔干重建,实际上是要将巴尔干纳入西方整体欧洲战略的轨道,这是一个“新马歇尔计划”。“新马歇尔计划”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战争结束以后,西方为控制巴尔干而发动的又一场攻势。 北约连续78天的狂轰滥炸使南联盟满目疮痍、处处废墟,大量民用基础设施被毁,生态环境恶化,至少造成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重建巴尔干,南联盟理应成为受援重点。可是,“新马歇尔计划”却宣称,援助重点不是南联盟,而是南联盟的邻国;只要米洛舍维奇不下台,一分钱的援款也不给塞尔维亚。显然,这是在北约未能用导弹打垮米洛舍维奇政权以后,西方借重建问题向南联盟使出的又一杀手锏,意在用和平手段颠覆贝尔格莱德现政府。 关于重建计划,欧盟匡算今后10年需向巴尔干地区投入300 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结果是1000亿美元。但援助并非无条件,而是要同受援国的经济改革、“民主”、“人权”等问题挂钩。其实,早在4月下旬,当科索沃战事犹酣的时候, 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就在考虑巴尔干的战后重建安排,并认定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前途在于“同欧洲大西洋体系一体化”。所以,“新马歇尔计划”在问世以前就被确定了性质:将巴尔干纳入西方战略版图的下一个步骤。 不过,在如何实施“新马歇尔计划”问题上,美国同西欧是有严重分歧的。美国认为它已承担大部分战争费用,重建巴尔干是“欧洲自己的事情”,它不会再为重建掏腰包。这样,美国既可达到控制巴尔干的军事目的,又可将重建的包袱甩给欧盟,阻止欧盟走强的步伐,可谓“一箭而双雕”。欧盟认为,300亿美元不足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4%,它有能力提供,欲借此夺得巴尔干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可是,美国虽然不愿分摊重建费用,而在控制巴尔干的原则问题上却是寸权必夺,在争夺重建市场和红利方面它也不会手软,所以美欧间难免一场争斗。 在西方压力下,南联盟东正教呼吁米洛舍维奇总统“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引退,这似乎说明南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南联盟各邻国的经济因这场战争而受到影响,现在它们对西方援助的依赖性更大。看来,“新马歇尔计划”可能加快北约和欧盟两个东扩的进程。 北约完成第一次东扩以后,其边界线向东推进了750—850公里,美国同前苏联达成的欧洲常规军事力量平衡也被打破,现在北约的地面部队比原先增加了14个师。巴尔干地区一直被西方视为一个楔子,预料“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将改变巴尔干的战略身分,这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人们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