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以维护“人权”为由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不但粗暴地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也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威信。在70多天的时间里,本应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责任的联合国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完全甩在了一边,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边缘化境地。直到西方七国和俄罗斯达成有关政治解决南联盟科索沃危机的决议草案,并把它提交联合国进行表决,联合国才算得到了为解决科索沃危机盖一次图章的机会。 本来,联合国的地位是非常明确的,即所有的政府间组织,都应处于它的体系之中,其章程和活动都以不违反它的章程为前提。作为最高一级的组织,联合国鼓励成员国利用区域组织解决争端。不过,它在鼓励区域组织这样做的时候是有明确限制的:第一,区域组织的活动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第二,“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第三,各区域组织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所采取的或考虑的行动,应随时报告安全理事会。很显然,联合国认为自己的中心地位和最高权威是不可忽视或取代的。实际上,迄今为止,联合国成员国和各种国际组织还都是承认这一点的。即使是这次踢开联合国的北约,它的章程中也还有明确的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内容。 从理论上讲,联合国之所以面临边缘化的危险,与它本身的性质有关。联合国作为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体,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尽管创建者们同意为了共同利益,以各种方式约束自己,但联合国毕竟只有在主权国家都同意的情况下,或者说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行动。长期以来,联合国一直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一些国家并不把它的权威放在眼里,要么是根本不把争端提交联合国解决,要么是根本不服从联合国的决议。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所涉及的只是中小国家,那么联合国中的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还可以施加压力,但如果不理会联合国的就是超级大国本身,联合国就只能表示无奈了。 实践证明,尽管联合国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与作用,但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限的。通常,只有在冲突各方都精疲力竭,难以再打下去,而其背后的大国也不愿再支持它们的时候,联合国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在冷战结束前后,即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联合国通过其调节作用,曾帮助解决了一系列冲突,诸如结束两伊战争,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在柬埔寨建立联合政府,在萨尔瓦多结束内战等。这些冲突能够成功解决,关键在于具备了适当的国际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当事方愿意,大国也愿意。 由于大国在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联合国的政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大国政治,而在大国政治中,超级大国从来是主角,因此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就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来。实际上,联合国的边缘化在很大程度上乃是霸权主义的产物。联合国在本质上是主权国家的联合体,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原则,因此以干涉别国主权为特征的霸权主义必然与联合国不相容。每当霸权国家感到其行径会受到安理会否决的时候,它就会甩开联合国。 从这次科索沃危机中,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联合国的边缘化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升级是密切相连的。霸权主义越强劲,联合国的作用就相对微弱,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和平的威胁就越大。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抛开联合国的试验并未成功,它们还需要这个机构为它们的利益服务。这说明,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联合国和《联合国宪章》还都是不可替代的。中国等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可继续利用这个阵地进行斗争,以维护广大主权国家自身利益,制约霸权主义恶性膨胀,避免联合国边缘化倾向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