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格勃起家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去东北。根据苏、美、英三国元首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东北解放后,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却呆在中国旅顺口不走了。1952年3月2日,在中国旅顺口苏联海军军官老斯捷帕申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谢尔盖·瓦季莫维奇·斯捷帕申。 也许是受家教的影响,斯捷帕申中学毕业后考入了苏联内务部列宁格勒高等政治学校,197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内务部特种部队服役,从事政治工作。后来斯捷帕申又考取了当时苏军政治部门的最高学府——列宁军政学院,1981年毕业到列宁格勒内务部高等政治学校任教。1983年斯捷帕申考取列宁军政学院的研究生,1986年毕业时副博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列宁格勒消防部队中的党的领导》。 1991年,斯捷帕申出任俄联邦安全总局副局长兼圣彼得堡市和列宁格勒州联邦安全局局长,1992年任俄安全部副部长,1993年9月至12月任俄联邦安全部第一副部长,1993年至1994年任俄联邦反间谍总局第一副局长,1994年至1995年6月任俄联邦反间谍总局局长、联邦安全总局局长,6月30日,因处理布琼诺夫斯克人质危机事件不当被解职。1995年11月,斯捷帕申任俄政府机关行政局局长,1997年7月至1998年3月任俄司法部部长,1998年4月起任俄内务部长。1994至1995年、1997年7月以后斯两度成为联邦安全会议成员,1996年至1998年曾是俄国防会议成员,1996年斯还曾任国家车臣委员会秘书。 1994年11月21日,在国家杜马的一次讨论会上,自民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大骂斯捷帕申是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关的特务,骂俄联邦反间谍总局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摩萨德的分支机构。对于日里诺夫斯基的无端攻击,斯捷帕申回答:“我们法庭上见。”但事后却不了了之。 外号“消防队员” 在1993年10月震惊世界的“炮打白宫”事件中,做为俄联邦反间谍总局第一副局长的斯捷帕申始终站在叶利钦一边,引起了副总统鲁茨科伊的嫉恨。于是鲁茨科伊根据斯捷帕申那篇论文题目给他取了个外号——“消防队员”。 对于鲁茨科伊的挑战,斯捷帕申也毫不示弱。在一次公开讲话中,他预料鲁茨科伊当选俄总统的前景极其暗淡,说鲁是俄历史上第一位曾三次投降的将军:两次在阿富汗,一次是在十月事件中做了叶利钦的俘虏。为此两人竟对簿公堂。鲁茨科伊证明自己在阿富汗不是被俘两次,而是一次。最后斯捷帕申输掉了这场官司,赔了鲁茨科伊100万卢布,但他“消防队员”的外号却流传开来。 其实,叫斯捷帕申“消防队员”也并不委屈他。在1987年至1990年间,苏联各地民族矛盾和冲突接连不断,此起彼伏。斯捷帕申多次赴巴库、费尔干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苏呼米等“热点”地区扑火降温。在解决车臣问题上,斯捷帕申一直持强硬立场,因此被人们视为鹰派人物。1994年10月30日根据叶利钦总统的命令,他成为剿除车臣非法武装行动领导小组成员。1994年到1995年1月斯捷帕申在莫兹多克前线司令部亲自领导了对车臣的侦察行动。 对叶利钦忠心耿耿 斯捷帕申1998年8月晋升上将,已婚,有一子,业余爱好是读书、运动和看戏。他是法学博士,精通英语,但法律界人士从不认为他是法律方面的专家。 斯捷帕申认为,自己是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在俄罗斯险恶的政治斗争中,他从讲坛到政坛,从教书匠到政治家,几经沉浮,在关键时刻总是表现出了少有的谨慎。在戈尔巴乔夫鼓吹公开性时,做为一名政治工作者和苏共中央委员,他反对群众上街集会和发表反政府言论。在1991年"8·19"事件中,他严厉地谴责了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为,并积极地加入白宫保卫者的行列。苏联解体后,他支持批准别洛韦日协定。在叶利钦和哈斯布拉托夫斗争白热化时,他不止一次地表示了对总统的忠心,因此深得叶利钦的赏识。 1998年10月7日俄共计划举行全俄抗议罢工。为此,叶利钦总统采取了预先行动。9月17日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召见了两位强力部长——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和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会见后斯捷帕申说,总统命令有关部门制定必要措施,防止他人利用经过批准的抗议行动来“破坏国内局势”,避免出现大规模骚乱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此外,叶利钦还接受了斯捷帕申的一项建议,即在10月7日到来之前,宣布一系列旨在为贫穷阶层居民提供社会保障的措施,以此来平息该阶层部分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斯捷帕申的努力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反对派策划的全国大罢工范围大大缩小。 斯捷帕申任俄内务部长后,面对库利科夫留给自己的乱摊子,开始规划俄内卫部队的改革蓝图。1998年7月30日,在叶利钦的支持下,俄内务部加快了改革进程。与此同时,俄内务部计划到1999年将内卫部队的编制员额由25.7万人减至14万人。此外,俄还将把内卫部队改组为联邦卫队,将内卫军区改组为地区司令部,并将一批师、旅、团改建为快速机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