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爱尔兰问题由来已久,是长期困扰英国和爱尔兰并涉及北爱两大对立教派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北爱地区政治、经济、宗教矛盾相互交织,争斗激烈,暴力冲突不断,它成为西欧唯一一个因民族冲突而导致长期流血的地方。1998年4月10日,英、爱两国和北爱各党派在美国的斡旋下,在贝尔法斯特举行的谈判中达成了有关北爱尔兰政治前途的和平协议。随后和平协议在北爱及爱尔兰的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并选举产生了北爱地方议会。北爱和平进程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北爱问题的由来 北爱问题是英国对爱尔兰长期实行殖民统治的产物。爱尔兰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居民系凯尔特人的后裔,信奉天主教。16世纪中叶,爱尔兰成为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1801年,根据《英爱同盟条约》,爱尔兰正式并入英国,一起被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征服爱尔兰的最主要手段,一是在爱尔兰进行宗教改革;二是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财产,大规模地向爱尔兰特别是其东北部移民,建立英格兰式的封建土地关系制度。这些移民都是新教徒,他们长期控制着爱尔兰的政治和经济,成为一个特权阶层。英国的宗教歧视、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加剧了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与信奉新教的英格兰移民之间的宗教对立,造成了当地居民与移民之间的深刻矛盾和利益冲突。英国在爱尔兰的殖民统治,激起了爱尔兰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爱尔兰问题也成为英国政治生活中的棘手问题之一。1921年英爱缔结条约,南部以天主教徒为主的26郡组成爱尔兰自由邦,成为大不列颠自治领,北部以新教徒为主的6郡仍留在英王国内,自此以后英国始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9年,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拒绝归还北方6郡,北爱问题由此产生。 在北爱归属问题上,北爱有两种主张,北爱大多数爱尔兰人要求实现爱尔兰的统一,而占人口多数的新教徒则极力主张留在英国。北爱人口约160万,新教徒占60%,天主教徒占40%。南北分治后,北爱在联合王国内享有很多自治权,但北爱地方议会和政府被新教徒的政治代表北爱统一党控制。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推行对天主教徒的歧视性政策。天主教徒长期被排斥于对北爱事务的管理之外,不能参与决策;在就业方面,他们也备受歧视,失业率远远高于新教徒。这种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是北爱社会长期动荡的根本原因,也是北爱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随着60年代北爱天主教徒争民权、要就业、要平等的民权运动的发展,北爱地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矛盾激化,1968年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和骚乱。英国政府派军队进驻北爱,并于1972年宣布撤销北爱地方议会和政府,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1973年又在北爱举行了决定其归属的全民公决。由于新教徒占北爱居民的多数,投票结果,北爱仍留在英国。同年底,北爱两大教派各政党首次组成联合政府,但不久就夭折了(注:刘建飞:《乌云虽未尽,曙光已初现》,《世界知识》,1998年第9期。)。此后,北爱局势再度失控。1976年英政府宣布无限期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英国耗费巨资,试图依靠武力在北爱恢复秩序,但收效甚微。据统计,30年来围绕北爱问题的暴力恐怖活动和动乱已造成3500多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动荡的局面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使英爱两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英爱两国为防范暴力活动支付的费用,每年都在4亿英镑以上(注:王振华:《北爱问题的历史性突破》,《欧洲》,1998年第4期。)。 二、北爱和平进程的历史性突破 英爱两国政府都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北爱问题。70年代以来,不断寻求解决北爱问题的途径。1985年两国政府签订了“英爱协定”,规定建立政府间机构,协商处理北爱事务。但由于北爱各派势力被排斥在这个和平进程之外,以英爱两国为中心的这一进程实际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90年代以后,北爱和平进程开始出现转机。1993年12月,英爱两国政府签署了《唐宁街宣言》,决定重新启动和平进程,同时承诺北爱所有政党,只要停止暴力活动都可以参加有关北爱前途的谈判。在各方的推动下,1994年8月31日爱尔兰共和军宣布“无条件放弃使用暴力”。之后,北爱新教徒准军事组织也宣布全面停止武力行动,并声明在停火问题上与爱尔兰共和军保持一致。两大对立武装组织相继宣布停火,为北爱和谈创造了必要条件。1995年2月,英爱两国共同宣布了“北爱和平框架文件”,作为有关各方进行谈判的讨论文本。11月,双方同意采取“双轨制”办法,即预备性谈判与准军事组织解除武装问题的安排同时进行,并建议1996年2月底正式举行各政党参加的北爱问题正式谈判(注:《人民日报》1995年11月30日。)。但由于有关各方在是否将爱尔兰共和军交出武器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以及英国首相梅杰提出的选举和谈代表的建议遭到新芬党强烈反对,使计划化为泡影。1996年2月9日和18日,爱尔兰共和军在伦敦策划了两起爆炸事件,宣布终止17个月来的停火,恢复暴力行动,北爱和平进程急转直下。 1997年5月,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布莱尔执政后把北爱问题列为其最重要的国内议程之一,并在北爱问题上采取更为灵活的立场,推行更为积极的务实政策,为陷入僵局的和谈注入了新的活力。7月,爱尔兰共和军宣布恢复无限期停火,9月初新芬党签署了放弃暴力宣言。之后,英政府力排北爱统一党等联合派的抵制,首次吸收新芬党参加了9月15日在贝尔法斯特举行的多党谈判。这是76年来相互敌对的北爱各政党的首次直接谈判。各方经过半年多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北爱”和平框架文件“的基础上达成了有关北爱政治前途的历史性的和平协议。协议基于均衡原则,照顾各方的利益和愿望,在强调北爱继续留在英国的同时,决定成立新的跨边界机构,使北爱与爱尔兰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协议还规定采取比例代表制的方式选举产生拥有广泛自治权利的北爱地方议会,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共享权利;组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执行委员会,只有承诺实行民主和采取非暴力手段的人才能入选;成立“英爱两岛合作政务委员会”,讨论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协议还就爱尔兰修宪、在南北爱尔兰举行全民公决以及解除准军事组织的武装等作了规定(注:王振华:《北爱问题的历史性突破》,《欧洲》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