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英国首相、工党领袖布莱尔以异乎寻常的钟情发表了题为《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主张》小册子,与此同时,在他和克林顿倡议下世界上一些中左国家领导人汇集纽约,举行了以“第三条道路”为题的国际研讨会。随后仰慕布莱尔路线的德国社民党人施罗德上台执政,意大利左翼民主党人达莱马入主组阁,这一切使以中左为特征的“第三条道路”不仅成为欧洲最时髦的话题,更对包括美国和俄国在内的全球政治生活产生十分引人注目的影响。 众所周知,“第三条道路”在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中并不是什么新词汇,它早就是这些党标榜自己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的口号了。布莱尔第三条道路虽然强调自己介于新自由主义和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之间,但并没有离开既批判资本主义又批判共产主义这个立场,并没有改变改良主义实质。然而,如果以此断定布莱尔的主张仍是旧瓶旧酒,毫无新意,那就有失偏颇了。因为,第三条道路在布莱尔主义中确实含有一些新思路、新观念,对英国工党而言尤其如此。这种新意不仅体现在其外延的扩大,例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生态问题,更体现在其内涵的变化上。在这里我们把它归纳为三条原则进行阐述和评析。 一、变革和创新原则 变革和创新是布莱尔讲得相当多的一个话题,从变革的必要性、对象到手段或方法,他都十分关注。 1.变革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从8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状态变化着,知识创新一日千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当东亚以中国为突出代表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美国以执高科技牛耳再塑超级大国辉煌时,欧洲在这轮竞赛中却一度相对落后了,英国则更是日趋衰败,不仅一个世纪前世界首富之誉早成过眼烟云,连1979年排名13的地位也没能保住,到1995年已滑落至18名。迎头赶上,“让英国成为21世纪真正富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成为布莱尔的所思所想,成为他力主变革、创新并推出第三条道路的重要依据和原动力。 除了扭转经济颓势外,填埋全球化显露出而新自由主义使之加深的陷阱,迎接和平、发展、环保和金融监控等全球问题的挑战,解决社会底层大规模失业、贫困和边缘化加剧问题,消除社会中间阶层对教育危机、家庭解体、道德沦丧、犯罪增加、经济滑坡、环境恶化的焦虑不安,鼓舞英国人民的信心,挖掘振兴英国的潜力,是布莱尔极力倡导走变革之路的又一深层原因。 总之布莱尔认为,时代在变,世界在变,处在当今时空中的英国必须跟上全球变革的大潮。但是主张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既无变革之意,也无变革之能,任务只能落在工党身上。然而传统的旧工党是无力担当起这一重任的,工党必须变革。一句话,只有以创新精神造就一个勇于创新的新工党,才能造就一个新英国。 2.工党的理论变革和组织变革 布莱尔坚信,没有新工党就没有新英国,因而十分看重工党自身的变革。他一再告诫全党:“不进行变革的政党将会死亡,工党是生机勃勃的运动而非一座历史纪念碑。”(注:布莱尔著:《新英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那么工党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呢?首先不是具体的方针政策,而是指导思想、指导原则。 工党要拿出改造英国、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方案,靠与时代脱节的旧意识形态是不可能的,因此,造就新工党必须有理论上的突破,这个突破口就是改变英国工党执行了80年的、含有“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关于公有制的党章第4条,代之以“关于社会、社会正义、民主、平等、伙伴关系的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这种替代,使工党从一个追求“制度社会主义”的政党变为追求“价值社会主义”的政党。(注:“相关利益者”原则和“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原则也是工党理论变革的重要内容,后面将分别加以论述,在此不再赘言。) 实际上,由制度社会主义向价值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普遍特征。以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问世为标志,德、奥、荷、瑞典等中北欧社民党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转变。当时以盖茨克尔为领袖的英国工党“修正主义派”也曾向党章第4条发起攻击,但由于受到绝大多数工会集体党员的强烈反对和抵制而未能如愿。今天布莱尔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是在补这一课。 为什么一定要补这一课呢?布莱尔认为,时代要求是根本,但从党派政治角度进一步分析则可以看到,一是工党历史反思的结果,即人民“一次次地拒绝让工党上台执政使我们幡然醒悟”,认识到“我们混淆了手段和目的,让经济处方遮掩了它所服务的目标”(注:布莱尔:《新英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3、67、68页。);二是现实的教训,即苏东现实社会主义的垮台表明,道德伦理价值观远比经济教条有生命力,是“唯一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东西”;三是唯此才能建立中左政治的共识,因为中左政治需要的既非旧式左派,也非新式右派,它不能以一套教条替代另一套教条,它需要一套适用于任何时期的、既有坚定性又能对变化的时代作出反应的原则,而具有“共同人性”的基本价值观就是这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