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对南联盟持续40多天的狂轰滥炸,不但使南联盟、巴尔干地区、中东欧地区乃至欧元区的经济深受影响,而且也给当代国际关系带来了相当消极的影响。 关于国家主权和人权 这场以强凌弱的战争造就了国际关系史上干涉主义的新模式。回顾近百年的国际关系史,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贯穿其间,只不过霸权的手段和干涉的模式有所不同。美国和苏联在争夺全球霸权的冷战时代,曾宣扬“国际主义”、“人权外交”及“勃列日涅夫主义”等霸权论,旨在为自己的霸权行径辩护。随着苏联和华约组织退出历史舞台,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作为冷战仅存的“一超”,美国在90年代初先是抛出“新干涉主义”(Neo-interventionism),而后在90年代中期又出台“文明冲突”及“民主和平”等国际关系“理论”,目的都是为美国当代外交的四项基本原则服务。这四项原则是:美国必须介入和领导世界事务;必须谋求同世界最强大国家保持并增强合作关系;调整全球和地区合作机制并使之恢复活力;继续在全世界支持民主并捍卫人权。而到9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再度祭起“人权外交”的大旗,声称:“内战非内政,人权高于主权”,“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的责任”及“美国的国家利益”等,包括对南联盟的内政进行霸权主义的干涉。美国这种“新干涉理念”的主要论据是国家主权不及人权和防止种族灭绝重要。实际上,这种论调恰恰体现出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如果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打着“新干涉主义”的旗号,在1992年~1995年的波黑冲突中打着“新孤立主义”的旗号,那么这次它在科索沃危机中打的都是“新人权外交”的旗号。在对待这三次战争的态度上,美国政府的干涉模式各不相同。对待海湾战争,它是在联合国授权的条件下挑头出兵的;对待波黑冲突,它采取“下山摘桃”的方式,先是静观事态发展,最后出山收拾残局;而对待科索沃危机,它却先发制人,敢于果断动武,组成北约八国联军赤裸裸地干涉南联盟的内政,而且大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姿态,从而奠定了国际干涉主义新模式的基础。这表明,置联合国法理于不顾,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和国际事务有可能成为北约或其它国际组织今后采取军事行动的新模式。 关于国际法 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行为,明显是对国际法一些经典原则的挑战。国际法的经典原则包括:侵略是对和平的最大犯罪,边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对另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说三道四;国家有防止分裂的充分权力,甚至有权用最残酷手段防止分裂,等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际法的这些经典原则日益为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政府所公认和接受,它们同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道构成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然而,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战争,严重违背了国际法这些经典原则。南斯拉夫是一个主权国家,科索沃是南联盟的一个省,北约自身也没有承认科索沃是一个独立国家,因而北约国家无权干涉南斯拉夫的内政,更无权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侵略的行动。换一个角度看,北约在对南联盟实施空袭的过程中,还违反了国际法的战争法则,该法则对战争权、区分军事和民用目标以及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均有明文规定。而北约在空袭中置战争法于不顾,对南联盟的军事和民用设施都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并投放射性物质炸弹,给南联盟居民造成严重的伤亡和身心摧残。因此,南联盟政府不得不向设在海牙的国际法庭起诉北约这种野蛮的战争行为。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西方某些国家在肆意践踏国际法经典原则的同时,却厚颜无耻地宣扬“人道主义干涉原则”的“新”国际法。 关于联合国 北约发动的这场战争也是对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公然蔑视。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尤其在维和及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但北约此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大打出手,严重削弱了联合国安理会的维和功能,也使联合国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树立起来的国际威信大大降低。诚如俄罗斯《独立报》所言:“北约的行动把安理会的职能一笔勾销,彻底剥夺了安理会的各种权力,使它失去了威望。”联合国宪章将使用武力仅限于两类情况:一类是个别和集体的自卫,另一类是安理会一致认为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威胁的爆发点(比如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事件)。而此次安理会并没有针对南斯拉夫作出动用武力的决定,北约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开创了绕开联合国授权而动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危险先例。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国在北约公开挑战自己权威的关键时刻,没有对北约采取的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加以评击或制止,也未对南联盟多次要求安理会讨论的议题作出反应,不但有失公允,而且也有失威信。 (上) 再其次,北约对南联盟动武也给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蒙上一层阴影。自冷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家都在重新思考国际新秩序的框架,除美国力图构建以它为主的单极世界秩序外,绝大多数国家普遍主张建立一个多极世界,希望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目前看来,在这场“单极”和“多极”的较量中,美国似乎占了上风。它利用北约充当“世界宪兵”,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单级世界秩序的构想,影响着国际格局的重组方向。当然,霸权主义总是不得人心的,美国的如意算盘并不容易打,各方围绕国际新秩序构建仍会有一番长期而激烈的较量。 最后,北约发动的这场战争将对欧洲安全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国际安全体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欧洲在80年代末产生的剧变,使得欧洲原有的安全格局不复存在,均势结构失衡,从而导致民族分离主义盛行,战争此起彼伏。围绕欧洲安全格局的重构,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各有自己的战略意图和追求目标:美国为了控制欧洲,力主北约成为未来欧洲安全格局的支柱,为此推动北约转变职能、向东扩展,并为北约制定了新战略。欧盟主张欧洲人自己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希望通过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通过欧洲自身的防务力量(如欧洲军团)来构建欧洲安全格局的基础。而俄罗斯则想通过加强欧安组织在欧洲事务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未来欧洲安全格局的核心。相比之下,美国的北约主张抢得先机,目前北约不但转变了性质、扩大了职能,而且也向东发展了新成员和外围组织。更为突出的是北约发动的这场巴尔干战争,在美国的支持下北约俨然成了世界宪兵,西欧联盟也好,欧安组织也罢,在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战斗力的北约面前都显得黯淡无光。因此,在欧洲安全主导权的争夺中欧盟不得不接受美国的北约立场,俄罗斯由于自身的困难也难以阻止北约的东扩和对南联盟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讲,科索沃危机将确定21世纪欧洲的安全态势、在欧洲解决分歧的方式以及北约在欧洲将起到的作用。此外,由于此约对南动武及吸纳了中亚国家成为它的“和平伙伴”,北约的国际新干涉模式有可能对亚太安全机制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为美国今后利用这种模式武力干预亚太各国的内政及该地区敏感的安全事务提供危险的先例,从而打破现有的国际安全体系,对世界和平造成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