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半生,一路风尘,伴着炮火声过寿辰;怀胎七载,一朝分娩,一生便是个三胞胎。这第一句话指的便是北约,或者全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月要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大摆宴席,庆贺自己的50大寿,但各路宾客觥筹交错之声,毕竟盖不住北约战机在南斯拉夫上空的轰鸣和举世对北约暴行的抗议声。这后一句话说的则是北约东扩进程在经历了7年的坎坎坷坷后,终于在今年3月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把东欧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3国揽入怀抱。 北约的头头脑脑们在激动之余,恐怕也搁不下操心头疼的事,那就是这个拥有19个成员的一大家子以后该怎么过——如何既在邻里中出人头地,又要让这个时有口角的家庭过得安生?到了该知天命之年的北约,真该为自己好好算一卦了。 西方要反共 华府签约 苏联不相让 华沙结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之后,欧洲并没有进入一个平静祥和的年代。很快,人们耳畔又响起了磨刀霍霍的声音。以美英为首的西方集团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冰层之下涌动着一股股布满旋涡的暗流。 有一个日子人们是不会忘记的,那就是1946年3月16日。出访美国的丘吉尔在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了题为“和平之砥柱”的演讲。丘吉尔在讲话中明确谈到社会主义苏联对西方世界构成的威胁已成现实,他呼吁英美以及欧洲应联合起来“捍卫和平”。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从波罗的海的斯特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道铁幕正在欧洲大陆落下。”丘吉尔的富尔敦讲话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1948年3月,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以协调它们在防务和武装力量方面的政策,增强集体防御能力。但5国深感仅凭自身力量难以与苏联抗衡。4个月后,5国开始与美国和加拿大商讨在北大西洋地区实行集体防务的问题。经过半年多的谈判,这7个国家终于达成一致。次年3月,丹麦、冰岛、意大利、挪威和葡萄牙受邀加入拟议中的防务组织。 1949年4月4日,上述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宣告正式成立。公约最重要的内容是其中的第五条:“各方一致商定,在欧洲或北美,对大西洋的一个或几个成员国的进攻将被认为是对大西洋所有成员国的进攻。一旦出现这样的进攻,每个成员国都将立即单独或同其他成员国一起采取必要的行动(包括使用武力),以帮助受到攻击的成员国。”一个以集体防御为主要特征的军事集团就这样形成了。同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生效。1952年,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约。 1954年10月,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巴黎协定》,决定吸收联邦德国成为北约新成员。如此一来,联邦德国这一“灰色地带”即告消失,北约的防线向东大大推进了一步。对此,苏联岂能坐视不管。一个月后,苏联和它统领下的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民主德国和阿尔巴尼亚在莫斯科聚会,商议组成联合武装力量事宜。1955年5月,苏联等8国随即在华沙缔结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形成了又一个以集体防御为特征的军事同盟。由此,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峙便开始贯穿近半个世纪,直到冷战终结。正是:热战甫停冷战起 欧洲大陆寒风疾 美国做掌门 颐指气使 法国气不顺 赶走北约 即使有“美国老大哥”撑腰,欧洲列强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舒心。它们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政治和安全上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夹缝中。北约成立后,美国就开始极力主张加强它的政治职能,以使北约成为凌驾于西欧各国政府之上的超国家机构,借此巩固它在西方的盟主地位,随心所欲地主导欧洲事务。 50年代末,法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法兰西的民族观念和大国意识开始复苏和增强。对美国独揽北约大权法国愈发感到不满,在许多问题上频频与美国发生摩擦。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上台后不久便开始调整法国的外交战略。1960年初,法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此后,法国又冲破美国的阻力,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成为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而戴高乐在外交上采取的最重大而惊人的步骤便是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58年9月,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北约的现状已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必须对北约的决策机制动大手术。法国的意图很清楚:增强法国等欧洲成员国在北约中的发言权,与美国成为真正的平等伙伴。对戴高乐的“犯上之举”,美国冷笑之余,根本不予理睬。 这口气法国忍了8年,可最终还是没忍住。1966年3月,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式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军事机构,法国军队不再受北约的指挥和调遣。紧接着,法国又陆续宣布禁止美国和北约的军用飞机飞越法国领空,并且不再分担北约的军费。如此一来,一直设在巴黎的北约总部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也无脸面在那里再呆下去了。但事情太过突然,来不及另起高楼,前者只得屈尊搬入了位于布鲁塞尔市郊的一个比利时原警备司令部的简易驻地,后者被挤到了比利时的乡间小镇蒙斯附近,一住就是20多年。正是:为争得平坐平起法兰西岂可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