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约新战略出台之际,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局势动荡恰好为他们找到了继续存在的理由和演练新战略的“舞台”,加之巴尔干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介入前南事务还可借机消除俄罗斯的影响并扩大北约的势力范围,于是北约对欧洲这一“后院”发生的事产生了特殊兴趣。 另一方面,南联盟地区形势的发展也对北约构成了一定威胁,南联盟地区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混居状态,各民族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矛盾,南斯拉夫内部的民族争端原本是一国内政,北约大可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但由于靠近这一地区的土耳其、希腊都是北约成员国,南联盟地区对北约成员国和北约整体都有着特殊意义。因此,北约从克罗地亚到波黑再到科索沃一直急于表态和不断介入。 南联盟是中东欧国家中惟一一个没有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这也是北约选择拿南联盟开刀的原因。自华沙集团解体后,原属华沙条约组织的东欧国家出于种种考虑,纷纷申请加入北约,其余的对北约也是毕恭毕敬,只有南联盟仍对北约冷眼相看,不仅对北约没有表现出任何亲近感,而且与俄罗斯保持着传统的友谊。这就使得北约一直急于找机会对南联盟还以颜色,科索沃的冲突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从危机一开始,北约就明显偏袒科索沃阿族人,并不断提出一些南联盟明显无法接受的条件强加给南联盟。 其实,回头看一下南联盟地区的历史,不难看出,南联盟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染指的地方。这一地区长期被称做“欧洲的火药桶”,而且是“引线比较短”的一个,这就决定了北约一旦真的进入科索沃,可能会长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西方有些专家也发出警告,北约在介入科索沃冲突之前应该慎之又慎,因为靠空袭不可能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主权问题,搞不好,这里有可能成为“欧洲的越南”。但是,由于长期的武力威胁并没有达到北约原来预想的目的,现在北约称自己的处境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但这枚放在弦上已久的箭发出之后能否一矢中的,则还很难预料。 历史事实也证明,局外的大国势力介入巴尔干不仅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恰恰相反,他们的带着“私利”的介入正是问题产生并越来越复杂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沙皇俄国、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三大帝国的瓦解,在欧洲与中东之间留下了大片的权力真空。想要继续这些土地统治权的主要是当地的民族主义者。当时,美、英、法等战胜国出于与新建立的苏联对抗的考虑,对这些民族主义者都予以支持,只要他们的立场是反共的就行。于是就依照所谓“民族自觉”的原则划分了巴尔干地区的版图,以语言族系建立了不同的民族国家。英国历史学家霍尔斯鲍姆曾指出,把这一块民族、宗教混杂的是非之地整整齐齐地划分为民族国家,对隔岸观火的外人看来,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妥。然而民族自觉说来简单,其恶果却埋藏了下来。 因此,分析家指出,北约介入对自身来说还不知是福是祸,而对巴尔干地区来说,只能让问题越来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