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足迹在本世纪仅剩下数百天行程,即将迈进的是一个充满变数、然而势必更加辉煌的新世纪。“面向21世纪”,这已成为一切国家作出思考、构想、规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今国际形势中的许多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无论已成共识抑或尚存争议,都将被带入新世纪,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本文简要讨论几个问题。 一、关于世界多极化问题 多极化体现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利益息息相关。邓小平于80年代后期多次谈到,发展中国家在崛起,世界事务不再由美苏两家说了算,这些思想奠定了多极化论的基础。1990年初他更加明确地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多极化论是对世界客观现实与发展趋势作出的概括,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学术理论界最初在展开讨论和具体阐述多极化问题时,较普遍认为除美国和苏联外,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欧洲、日本、中国等多个具有不同程度世界影响的力量或力量中心。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提法是宦乡教授1987年岁末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发表的“政经多极”一说。冷战结束后不久,学术理论界又逐渐形成了一种被较多学者认可的“一超多强”的提法。 我国一贯坚持多极化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这是我国近期对多极化问题最权威的、统一的基本看法。学术理论界的某些争议集中在多极化的内涵与态势的具体解释方面。 多极化论的实质在于如何认识当今具有世界影响的力量或力量中心的布局及其相互作用,如何衡量超级大国的影响力,也包括如何看待我国的国际地位。“多极化”是相对于当年曾经有过的“两极”而言,所谓“化”系指多极世界形成之前的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意味着已不是一极世界。美国强调“一极世界”、“单极世界”,无非由于它自恃综合国力最为强大,在与其他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优势。但是,美国也不是强大到足可随心所欲“主宰世界”的地步,而且其总体实力在逐渐相对下降。例如,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二战后曾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今天只占27 %, 预测2020年会降至10—15%。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至下世纪初,估计将从目前的60%降为40—50%,而欧元将占30—40%,两者将呈分庭抗礼之势。 关于多极化的态势,“一超多强”这种概括其实比较中肯,但还是引起了争议,原因在于理解不同。“一超多强”不像“一超四强”说法那样绝对,所以较为合理。第一,“超”与“强”本身便体现了彼此实力和影响力的差别,“一超”肯定了美国的明显优势和特殊地位,而且看来这种状况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二,多极化中的这个“化”,进程加快,反映了“多强”的作用增大和数量增多的趋势,与“一超”的差距将逐渐缩小而不是扩大。第三,“多强”中的“多”,不是定数,其中最大的变数,从质量上讲,一是俄罗斯何时振兴强盛起来,二是德国的独特影响力将在多大程度上超出欧洲,尤其是前者;从数量上讲,“多强”将逐渐增加,且必然是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集团中产生。第四,“多强”并非发达大国或列强的同义语,因此不能说“一超多强”的说法就是“搞大国外交”;“多强”之一的中国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谈不上“一超多强”的说法“脱离了第三世界”。 多极化论在世界上日益引起共鸣。自从1997年以来,俄罗斯、法国领导人以及美日等国的一些舆论均程度不等地予以认同。1997年4 月中俄国家元首联合声明中指出:“双方认为,20世纪末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冷战结束、两极体制消逝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的积极趋势加速发展。”1997年5 月中法国家元首联合声明中也强调指出:“不断发展的中国和联合的欧洲将在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要指出的是,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非正式访俄,在同叶利钦总统会谈后发表的《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文件中,就多极化的意义作了进一步阐述,内称:“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从不同角度的强烈反应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极化论的影响还将继续扩大。 二、关于大国关系调整问题 大国格局虽不等于世界格局,但两者紧密联系,至少可以说,大国关系是构成和影响多极化的重要内容。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最近一两年,大国关系处于深入调整之中,其重要标志是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调整无疑是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但又必须以尊重共同利益为前提。在多极化条件下,大国之间应当是一种彼此受益的、互不敌对、互不对抗的新型关系,要以对话、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任何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势必牵动第三方,形成多角,既相互牵制,又互动促进,从而保持某种相对平衡。双边关系的健康标志在于不针对第三国,三角关系的合理运行在于不打牌即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而集团政治则完全不符合冷战结束后的时代潮流。保持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对于国际形势的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