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世界多极化的主旋律中虽夹杂着“全球主导”和“地区霸权”的噪音,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为某种经济模式带来严重连锁负面效应,然而欣慰的是,大国关系总体上踩着多极化的主旋律向前发展,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前进。 大国关系初步调整到位 苏联解体后,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虽然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世界却不可逆转地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各国纷纷调整战略,努力构建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最早建立伙伴关系的是美俄两国。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美国,与克林顿总统签署了《美俄伙伴和友好关系宪章》,次年4月, 两国首脑在加拿大温哥华发表“联合宣言”,声称要建立“有力的和有效的伙伴关系”。然而俄美伙伴关系仅度过短暂的“蜜月”就搁浅了。尽管俄罗斯按照美国开的药方,政治上搞民主化,经济上搞私有化和自由化,但并未受到美国格外恩宠,相反还乘俄国力衰弱之机加紧挖其墙角,对前东欧和苏联共和国进行渗透,并于1995年提出“北约东扩”计划。现实使俄罗斯领导人认识到,仅有一厢情愿的愿望,难以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于是调整外交政策,寻求新的伙伴。 1996年4月,叶利钦访华, 与江泽民主席一道为中俄两国确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而为双方带来了实际收获:勘界完成使两国间300年来首次有了明确边界; 建立了边境地区裁军和相互信任机制;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共识;也实际推动了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带动了中俄与其它大国关系的发展。 此后,大国间的关系调整互动进一步发展。 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中法之间确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1月,江泽民访美,叶利钦访华,桥本访俄,成为国际生活中大国外交一道风景线。江泽民主席访美则最具成果。 这次访问活动不仅结束了9年来中美间没有高层互访的历史,而且为双方确定了“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 1998年大国关系调整达到新的高潮。4月, 朱镕基总理访欧,中欧确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建设性伙伴关系。6月, 布莱尔在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之际正式访华,建立了中英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机制,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11月,小渊访俄、克林顿访日、江泽民访日,使大国关系更趋活跃。在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中,日本与俄罗斯确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与中国则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而江泽民主席访日,则为“冷战”后大国关系的定位划了一个句号。正如日本媒体所说,是“对世界多极化外交的总结”。所以把大国关系称作“初步到位”,是因为中美与中日之间的伙伴关系还在形成过程中,是一种努力方向。 大国关系出现良性互动 1998年是大国关系出现良性互动的一年。 首先,大国关系本身内容更显充实。 6月克林顿提前实现了访华,在长达9天的访问活动中,他公开承诺,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实行“三不”政策(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参加主权国家方可参加的国际组织),在消除中美关系障碍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他承认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他访问了大江南北,向美国和全世界展示了文明、 开放的中国。9月克林顿访俄,虽然双方在如何帮助俄罗斯克服金融危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但仍就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和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并就5年内各自削减50 吨钚和成立导弹发射联合预警中心等问题签署了协议。11月初,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正式访问俄罗斯,在前首相桥本提出的“互信、互利、着眼未来”三原则基础上继续寻求改善对俄关系,尽管双方在领土问题上没有取得进展,但双方再次表示,争取在2000年前签署《和平条约》;日方准备向俄提供8亿美元的援助性贷款, 并对开展双边经贸合作态度积极;俄方表示支持日本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日方则表示将支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双方还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1月下旬,江泽民主席首先对俄罗斯进行了非正式访问, 两国元首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定了9条基本原则;强调继续加强国家元首与政府总理的互访机制,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俄方在对台关系问题上作出了“四不”承诺,即在美国承诺的“三不”原则之外,又加了一条“不向台湾出售武器”;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随后,江主席正式访问日本。此次访问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中国国家元首访日的空白。日方在《联合宣言》中表示对过去侵略中国的行为进行反省,并再次确认了“一个中国”的政策。双方在经贸、生态、文教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加强“务实合作”。由此两国关系被“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在处理世界热点问题上相互协调和制约。在去年的科索沃危机和前两次伊拉克危机中,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一再声称准备动武,事态呈一触即发之势。中俄法三国配合默契,积极斡旋,一方面劝说当事国履行联合国决议,另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动武,从而避免了战争爆发。12月中旬美英对伊拉克实施了空中打击,也因中俄等国际社会的立场,而不得不草草收兵。当印度与巴基斯坦相继进行核试爆时,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通过热线交换看法,协调两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两国还倡议召开了五个常任理事国外长会议,谴责印巴核试验,呼吁两国立即无条件加入禁核条约。中俄两国也及时磋商,协调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