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在3月9日到6月16 日的一百天内提出了被载入史册的“罗斯福新政”社会改革计划。从那以来,在一个新政府执政的一百天之时,对其政策走向作一番点评,就在西方相沿成习。今年2月4日,德国新总理施罗德领导的红绿联合政府上台整整一百天时,无论是政府本身还是反对党,都借这个机会作了一番回顾,而舆论界更是严格地审视竞选诺言的兑现程度,评述各个部长的从政风格。 一百天里,施罗德政府做的事情委实不少。内政方面,先后提出了耗资20亿马克的青年就业计划及以逐步增加石油税为中心的生态税方案;召开了由政府、雇主和工会各方参加的“就业联盟”计划首次会议;凭借在议会的多数,停止前科尔政府在病假工资发放和解雇规定的两项改革;提出给予外国移民双重国籍的法律草案;施罗德还就核电下马问题与核电界达成妥协。外交方面,施罗德正式要求欧盟减少德国负担,而外长菲舍尔则上台不到一个月就提出了放弃北约率先实施核打击战略的主张。一百天里,政府马不停蹄,摆出了一副全面落实竞选纲领的架式。2月1日,联合执政的两党议会党团主席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认为政府在选民面前信守了竞选诺言,对两党合作基本表示满意。 然而,问题也正出在战线铺得太宽、政策主张出台缺乏充分的酝酿、过于仓促。新政府在两个内政重大问题上出现纰漏,遭受挫折,威信受损。 其一,核电下马问题。绿党领导人特里廷出任环保部长之后,急于兑现核电下马的两党执政协议,未能事先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深入研究核电下马在技术上、经济上的难度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匆忙提出在明年1月1日停止对核废料进行后处理的法律草案,立即引起核电界的激烈反对和法英两国的强烈抵制。内挤外压,终于迫使施罗德收回了原定的法律程序时间表,实际把这一问题推向遥远的未来。在这一问题上,不仅两党没有充分协调立场,社民党内部也没有统一立场。经济部长米勒公开与绿党的反核政策唱反调,声称核电一旦下马,说不定将来还要上马。虽然绿党出于维护联合政府的考虑,收敛了锋芒,但实际埋下了今后争执的伏笔。 其二,外国移民双重国籍问题。若干年来,外籍人及避难者问题始终是德国内政最敏感的题目之一。主要是由于绿党的坚持,联合政府上台不久就提出了新国籍法草案,主要内容是修改以血缘决定国籍的法律原则,给予大量外籍居民、特别是德国出生的外籍居民以德国国籍,而同时又允许他们保留原有国籍。此举招致反对党的激烈抨击,联盟党在全国街头发起征集反对签名运动,向政府施加压力。而社民党的内政部长希利在压力下提出要限制移民的涌入时,又遭到绿党的抗议。 几乎与此同时,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草案也被宪法法院的一纸判决打乱。1月下旬,联邦宪法法院判决, 政府在减少单亲家庭的税收负担时,也应大幅降低完整家庭的税收负担。据财政部估算,这一判决将使政府的税收减少225亿马克。这样一来, 政府上台后制定的分四年三阶段的减税计划不能不重新调整。政府必须考虑另辟财源,以满足预算的需要。但问题在于,如果不得不从其他方面征税,上台时许下的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的诺言可能落空。 就在施罗德政府刚刚跨过百日门槛之际,2月7日黑森州的议会选举结果给联合政府浇了一瓢冷水。输掉了去年大选的联盟党选票一举增加4.2个百分点,和自民党共同拥有了州议会多数, 从而取代了执政的该州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政府。舆论一致认为,这是对施罗德政府百日执政连连失误的第一次评判。更为重要的是,黑森州的政府更迭改变了社民党和绿党在联邦参议院占多数的局面。由于重要的内政法律都必须获得联邦参议院的批准,施罗德政府今后贯彻其政策主张可能会更困难。 德国舆论界对施罗德百日执政政绩的评论在某些方面是宽容的,认为施罗德毕竟要积累从政经验,更何况这是战后德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要员全部换班。然而,某些评论又是令人深思的。《明星》周刊的评论说,施罗德政府的“中心错误在于没有提出一个使德国走上现代化之路的方案”,“没有一个向前看的、迈向下一个世纪的战略”。而施罗德在百日之际发表的电视谈话说,新政府开始时有“几个操作上的错误”,“不值得大惊小怪”。人们现在关心的是,施罗德今后是否会像他所说的那样:“把一切都干得更好。” (本报波恩2月10日电)